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最平民化的音乐节

    作者:王纪宴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3日 12版)

        1995年,在法国南特,一个前所未闻的古典音乐节诞生,它有一个别致醒目的名字——“狂热之日”(La folle journée)。这一名字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名作《费加罗的婚礼》,其脚本作者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最初的剧名即为此,意为“脱逸常轨的一日”。就像这部剧作在二百多年前上演之后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索之一一样,“狂热之日”音乐节作为法国最大的、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音乐节,打破了围绕在古典音乐周围的屏障,被很多人视为又一次“法国大革命”。

        2012年2月初,春节刚过,在欧洲许多地方,多年不遇的极度寒冷天气还在恣意施展威力。笔者在一个寒夜到达静谧的法国南特市,在到达音乐节举办城市的这一刻,之前由“狂热之日”这几个字引发的关于场面、热度的联想,与眼前所见的情景以及阵阵袭来的寒意形成巨大反差和对比。而当翌日走进作为“狂热之日”主场地的市政厅时,出现在眼前的情景让我十分震惊。“狂热之日”最早的演出开始于上午9点,在一天中这么早的时间看到济济一堂的听众坐在音乐厅里专心聆听钢琴演奏会或交响音乐会,这种情景在我确实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而听众之多、秩序之井然、气氛之专注,确实又远非“狂热之日”透出的意蕴所能概括。最让人奇怪的或许在于:“狂热之日”音乐节的主办者用什么办法在这个仅有80万人口的城市里吸引来这么多高素质的听众?

        其实,“狂热之日”这样一个古典音乐盛事与摇滚乐有着极深的渊源。音乐节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何内·马丁说:“我有一次去听摇滚乐队U2在体育场的音乐会,当时就想:要是让这几万名年轻人也能够去欣赏古典音乐,那应该怎么做呢?”马丁先生的突发奇想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在音乐节期间到南特的人,都会感慨于古典音乐也能在这座小城市里拥有狂热受众!“狂热之日”最初的设想是在一日之内举行一届音乐节的全部演出,后来逐渐增加到最多5天。但即使如此,在这样集中的时间里邀请世界各地的千余名音乐家、举行二三百场以上的各种音乐会和朗诵等演出,也够让人叹为观止的了。

        “狂热之日”的宗旨是举办人人都有机会接触和欣赏的古典音乐会,它的音乐会较之一般音乐会要短,通常为一个小时甚至更简短,标准时长为45分钟。每个演奏家和乐团常常要在音乐节演出四五场乃至更多,有时仅一天就达三场之多。“狂热之日”每年都有一个鲜明主题。1995年和1996年的音乐节分别以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主题,而2012年则是更具创意性的“俄罗斯之旅”——整个音乐节期间演出的所有音乐都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以及俄罗斯民间音乐。参演的音乐家有韩国钢琴大师白建宇、英国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等大量名家。而与高质量演出对应的是相当低廉的票价,这是“狂热之日”对于普通市民听众最大的吸引力之一。以今年为例,成人票为7至12欧元,而儿童票则一律为4欧元。音乐节从早上直到深夜,随时供餐,即使在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每张餐桌都是无数次更换桌布,餐具始终保持法国人特有的考究,而且从来不会缺少红白两种葡萄酒。在就餐者中,你可能随时会发现某个大名鼎鼎的指挥家或钢琴家。这就是“狂热之日”,不分高低贵贱、其乐融融!

        音乐节主要演出场地是该市的市政厅,那些大小礼堂和会议室等,在“狂热之日”期间一变而为各种规模的演出场所,从容纳千余人之众的大厅到举办室内乐和器乐独奏、声乐独唱以及诗歌朗诵、小型讲座等活动。

        “狂热之日”音乐节是有史以来“移植”得最多、最成功的音乐节,迄今已经移植到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毕尔巴鄂以及日本的五个城市,而“古典音乐平民化”的宗旨以及“高水准、低票价”的成功经验始终得到贯彻。与法兰西的“狂热之日”举办于春寒料峭的初春时节不同,2005年日本东京的“狂热之日”安排在和风拂煦、春意盎然的五月黄金周期间,共演出209场,参与演出的音乐家总共1588人,演出门票售出总量为116508张,加上免费演出,观众总人数达323687人次。这其中每项数字都创下了古典音乐节前所未有的纪录。“狂热之日”音乐节如今已成为日本的一大文化盛事,扩展到了东京、金沢、滋贺、新泻、鸟栖五座城市。2011年的“狂热之日在东京”虽然受到日本“3·11”大地震影响,但主会场仍有14万人光顾,其中90场售票演出的出票率高达97%,三天的音乐会售出超过45000张门票。由国际著名音乐经纪公司梶本音乐事务所运作的“日本移植”成为备受业界称道的成功典范。曾于2009年成功地将瑞士琉森音乐节移植到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日本梶本音乐事务所,目前正计划将“狂热之日”移植到中国。我们期待这一平民化的音乐盛会能在华夏大地上结出硕果,将古典音乐的飨宴带给更多的中国百姓。

        作者介绍:王纪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学者、音乐评论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