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

    记者传真

    “老乡”走了

    ——记以中友好协会主席考夫曼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0日 08版)

        7月17日傍晚,以中友协主席泰迪·考夫曼先生被安葬在特拉维夫北部的科尔亚特·夏乌勒墓地。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等原居中国犹太人和生前好友、中国使馆官员和中国记者等数百人从各地赶来,为泰迪送别。

        88岁的泰迪15日晚突发心梗去世,闻讯莫不震惊。就在去世的当天,耄耋之年的泰迪仍和往常一样去友协“上班”,中午和朋友们一起就餐,忙到下午3点才回家,不幸于当晚去世。泰迪79岁的夫人拉莎伤心欲绝,她说其实泰迪1个月前就觉得疲累不舒服,但他不当回事,以为是天热忙的,也没去医院检查。

        泰迪1924年9月出生于中国哈尔滨。他的父母是一战时从沙皇俄国来到中国东北避难的犹太医生,因救济同胞被视为民族英雄,曾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哈尔滨犹太社区一度成为远东最大的犹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解放后,他的父亲被苏联红军拘押入狱11年,直至1961年才回到以色列与家人团聚。泰迪1岁丧母,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少年,就读哈尔滨商学院。1950年初,除父亲外,泰迪和家庭其他成员乘船颠簸两个月,绕道非洲好望角抵达以色列。他难忘在中国的26年生活,没想到一别就是42年,直到以中建交后,才迫不及待地重访故乡。岁月沧桑,泰迪对曾经如母语般的汉语已经非常陌生,但在以色列原居中国的500多户约2000名犹太人中,一些人说话时偶尔会带出上海或东北口音,透露出他们的浓厚中国情结。

        泰迪是以中友好的先驱。抵以第二年便成立了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这是第一个以中友好协会。以中1992年建交后,他于当年3月成立以中友协。以色列有72个友协,而以中友协是其中最活跃的。友协用3种语言出版“中国之声”,每年向100多位中国留学生和犹太后裔发放奖学金,资助困难学生。泰迪返回以色列后生活极艰难,他曾参军打仗,投身工会运动,是以总工会特拉维夫市的秘书长,后来和曾经在上海犹太人社区生活过的姑娘拉莎结为连理。老两口没有孩子,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以中友协活动。中以互访团组越来越多,其中许多团组都要拜访以中友协。

        以中友协今年2月在总部举行纪念会,庆祝以中建交20周年和友协成立20周年。以色列的中国“老乡们”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在中国的经历,情到深处哽咽难言,场面感人。泰迪说,忘记过去,就不会有未来。以中友协是促进中以关系发展的先驱,将继续为中以关系作贡献。现在会说汉语的犹太年轻人越来越多,两个古老民族友好合作正出现从未有过的高峰。

        泰迪的犹太葬礼简朴、肃穆、隆重。友协和亲人代表致悼词后,使馆临时代办施泳读了高燕平大使的唁电,表达中国朋友的深深哀悼,高度评价泰迪对中以友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犹太葬俗不用棺木,身裹白布入土,大地为棺。他的一些亲友安葬在哈尔滨。他的父亲从医到85岁去世,如今泰迪就安葬在父亲身旁。泰迪曾说,要修改、增补并再版他的《犹太人在哈尔滨》画册,他对以中关系有许多想法,他还有很多计划。

        斯人已去,音容尤在。泰迪播下的以中友好种子,正在开花结果。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