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农民工书屋:关注农民工文化需求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0日   06 版)

        在城市,对于农民工群体,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他们的辛勤劳作,而他们的业余生活呢?近日,一项调查表明,80%的农民工业余生活就是睡觉和闲聊,不是不想有业余文化活动,而是有心无力,如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成为新的课题。

        “我喜欢业余时间看看书,但工地离图书馆太远,过去不方便。现在,有了农民工书屋,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么热的天,在有风扇的图书室里看会儿书,别提多享受了。”建筑工人王文新说道。

        据潍坊市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局局长赵吉昌介绍,奎文区结合农民工较多的实际情况,投入75万元在全区建成了14处农民工流动书屋,并在已建成的39处农家书屋增加了“农民工流动书屋”功能,使得全区农民工在十分钟内就能步行到书屋,读到想读的书。

        潍坊市奎文区政府在文化下乡工作中的一个创新,就是首次将文化下乡的服务目标对准了当地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应当成为文化的共享者,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孙俐君表示,“我们调查发现,相对城区居民而言,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单调,对图书阅览的需求反而比较大。”

        农民工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借书、还书。针对这种需求,奎文区专门成立了由8辆满载各种书籍、配备齐全的面包车组成的农民工流动书屋专号,让书屋真正“动”了起来,把农民工喜欢的图书送到建筑工地、企业现场,送到农民工手中。

        赵吉昌说:“农民工流动书屋这一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书屋‘守株待兔’的借阅形式,而是由政府联系辖区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单位,与其主要负责人签订图书借阅担保协议后,将其作为相对固定的服务点,由农民工流动书屋专号定期运送图书到工地现场。”

        在奎文区梨园街道的建筑工地上,38岁的小区绿化人员马伟娟正在农民工流动书屋专号挑选书籍。记者看到,选好书后,农民工只需要出示身份证,由工作人员做好借阅登记即可将书拿走。工作人员王霞告诉记者,农民工流动书屋专号每10天来一次,开放时间为14点至16点半。“今天来的人不算多,一个多小时借了20多本。”

        马伟娟告诉记者:“在农民工流动书屋专号这里,不仅可以借到书,还可以询问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计生管理、社区服务等我们关心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不少烦恼。”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表示:“潍坊的农民工书屋有两层价值:一是到现场为农民送书,可以在知识方面有一个提供;二是提供方式本身能够给农民工以鼓舞和鞭策,体现对农民工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尊重。”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宋 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