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破3——CPI有话说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0日   10 版)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这是自2010年7月以来CPI增速首次回落至“3”以下,也创下了自2010年1月以来的新低。

     

        CPI涨幅因何回落?CPI破“3”能告诉我们什么新的信息?

     

        两大因素拉动CPI回落

     

        4.5%、3.2%、3.6%、3.4%、3%、2.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勾勒出今年1月份以来CPI增速逐步回落的曲线。

     

        “两大因素导致了CPI涨幅大幅回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从国际上看,农副产品及铜、铝、铅、锌、石油等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从国内看,去年8月以来,许多商品的价格逐渐下行,尤其是六月份到了两年来的新低点。”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个百分点。虽然食品价格还是推动CPI上涨最主要的因素,但相对5月份6.4%的同比增速,影响力明显减弱。从环比来看,6月份的食品价格比5月份下降1.6%,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5.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0.6%。

     

        周望军说,6月份价格涨幅回落的幅度虽然比较大,但是并没有超出预期,而且价格回落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判断,这种价格回落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未来CPI仍将继续探底,7月可能在2%左右。

     

        “稳增长”获得新的空间

     

        从去年开始,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所以“稳增长、稳物价”成为2012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总基调。

     

        “6月份CPI同比上涨2.2%的数据很重要。由此可看出,目前稳物价的工作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

     

        多位经济专家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压力已经大大减轻,完成全年CPI增长4%的目标没有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说,从全年来看,政府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姚景源指出,现阶段物价平稳、低位下行,为当前稳增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他分析,在中国经济稳增长、稳物价的两大任务中,稳增长的任务确实非常艰巨,要稳增长,中国就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预调和微调的力度;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而物价水平的低位下行,就为稳增长创造了空间,使得政策回旋余地更大。

     

        CPI破“3”后警惕什么

     

        有关专家指出,CPI破“3”给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空间,但也要警惕GDP和CPI同步下降对经济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GDP和CPI同步下降对经济的影响会非常严重。CPI下降会带动GDP下降,GDP下降时需求收缩又会带来CPI下降,这样会形成惯性。

     

        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此前一系列预调微调的政策已陆续实施,央行连续两次下调利率,并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

     

        在不久前举行的“新浪·长安讲坛”的主题演讲中,陈东琪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由于市场需求收缩面临着慢性衰退的风险,全球濒临通货紧缩。中国受其影响,经济滑坡风险增加。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放松政策提振经济。但是本次的政策放松应该与2008年四季度开始的上一轮放松有所区别,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主要进行微调。同时利用经济增长的放缓,加速改革,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提出,未来4个月CPI同比增幅将在2.1%—2.2%之间。这是资源能源机制改革的大好时机,不能只是搞宽松宏观政策。

     

        周望军则强调,要格外关注农副产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保证农民的收入增长不受到影响。

     

        (本报记者 张 翼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