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地铁将设“头等车厢”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深圳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11号线上将增加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乘客的不同需求,如特设行李架的车厢和买双倍票可有座位坐的VIP车厢等。
笔者认为,随着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差别化票价、差异化服务会赢得乘客认可。然而,在现阶段,推行“头等车厢”并不现实,人为设置车厢的“准入门槛”只会给市民出行“添堵”。
当下,公共交通工具内人挤人甚至“挤不上车”的现象大量存在。大城市地铁运营管理最大的现实,是乘客出行需求和公共交通运能之间的矛盾。在巨大的出行压力面前,增加运能仍是公共交通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圳地铁试图通过差别化服务,提前满足一部分人对于乘坐舒适性的需求,看上去很美,但在供需矛盾面前,却是以牺牲公平作为代价的。
乘客坐得舒适不是因为服务水平提升,而是取决于愿不愿意多掏钱,那么,一小部分人获得了“头等车厢”的优待,更多人就将被迫向普通车厢挤压,区别车厢待遇将使“挤的更挤”。而且,在花钱买座面前,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乘车座位优先权如何保障?
公共交通是由政府投入、保障市民出行的基础性工程,具有公益性。这种公益性一是体现在票价的优惠上,二是体现在服务机会的均等上。人为设置条件,左右车厢座位分配,尤其是通过提高票价的方式,是有违公共交通公益性的。
政府出资的背景,决定了公共交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不能遵循“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无论是采取加挂车厢的方式,还是其他增加运输能力的办法,都不是差别化卖票的理由。即便是在特定线路开展“特色服务”,也不应占用公共资源,这里所说的“公共资源”,既包括现有列车车厢占用,还包括列车轨道、站台使用等。
对城市公共交通而言,运能和需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要缓解这种矛盾,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行车线路,增强运力;另一方面,还需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以更加优惠公平的价格,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鼓励乘客“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