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有此一说

    “50后”建构的文学意识形态过时了?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10日   14 版)

        2012年第6期《文艺研究》杂志发表了孟繁华先生的文章《乡村文明的变异与“50后”的境遇——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他指出,当下文学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不仅仅是空间或区域、场景和人物的变化,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大变化。这个变化是乡村文明的崩溃和新文明的崛起导致的必然结果。乡村中国的“空心化”和文明的全面沦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50后”作家依然书写着他们昨天的记忆和故事,不仅仍然固守在过去的乡土中国,对新文明崛起后的现实和精神问题有意搁置,而且刻意处理的历史早已有了定论,他们的表达不越雷池一步,读者既能看到这代人的谨小慎微,也能看到他们的力不从心。他们三十多年的文坛经历,已经构建了一种隐性或未做宣言的文学意识形态,他们是当下文学秩序的维护者。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新文明的崛起,是这个时代的表征,对这个时代表征和精神状况作出表述的是“60后”、“70后”作家。但他们一直处在“50后”作家的遮蔽下,难以脱颖而出。当然,“50后”作家还会用创作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当他们的创作不再与当下现实和精神状况建立关系时,终结他们构建的隐性意识形态是完全必要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