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6日 星期五

    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强大引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6日   01 版)

        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展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阶段,人们期待即将启动的科技体制改革,能够理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个要素的脉络,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现在的53%,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的总和。”日前,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用简单的数字,例证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今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世界主要国家为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推动经济复苏增长,克服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主动权。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

     

        这一点,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11年,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决定对2020年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部署,成立了21个部门、单位和地方参加的调研和文件起草组,形成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见》。这一意见,即将在近期公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让科技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更好承担起支撑和引领国家发展的使命。”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在基础研究领域,我们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果,在一些领域已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在公益性研究方面,投入稳定增长,对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审批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还是企业——谁,才是技术创新的“主角”?

     

        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但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他们最了解市场,有最灵敏的经济嗅觉。因此,企业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如何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提高协同创新的效能;制定什么样的政策,鼓励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

     

        相信,即将发布的《意见》将为科技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上世纪80年代的科技体制改革,改变了科技拨款制度,培育了技术市场,打破了传统科技体制格局,激发了科技发展的活力;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优化了科技力量布局,有效地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今天,期待着即将启动的改革,能够理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个要素的脉络,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齐 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