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

    文化长廊

    济州岛:演绎“文化的力量”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3日   08 版)

        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应韩国记者协会邀请,日前记者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韩国首尔、光州、丽水、顺天和济州岛参观访问。济州岛是韩国最大的岛屿,也是济州特别自治道政府所在地。清澈的海水、温和湿润的气候和火山喷发塑造成的绮丽风景,使它赢得了“韩国夏威夷”的美誉,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走在街上,吹着海风,丝毫没有艳阳炙烤的感觉。

        济州岛是一座自然和文化之岛。自2002年始,济州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顶桂冠: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济州岛入选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高1950米的汉拿山位于岛的中央,以其从亚热带、温带至寒带的垂直植物生态分布系统而闻名,共有2001种植物。爬汉拿山,可同时领略温、热、凉、冷,人称这里一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汉拿山周围还分布着386座寄生火山山峰,各具特色。

        受特别自治道政府委派前来担任导游的康小姐是土生土长的济州人,操一口流利的“台湾腔”汉语,去过中国不下几十次。她向我们介绍,济州岛因为石头多、风多、女人多而被称之为“三多岛”,因为无小偷、无乞丐、无大门而被称之为“三无岛”。岛上无传统工业,在这里看不见一根烟囱,只有农业和旅游业,岛内90%的人靠旅游业收入。仅去年就有近1000万世界各国游客前来,其中中国游客近60万,超过了济州岛本土人口。

        在济州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是天然的。登上济州岛第一站便是参观海女博物馆。海女就是指那些不带辅助呼吸装置、只身潜入海底捕捞龙虾、扇贝、鲍鱼、海螺等海产品的女性。济州岛的海女举世闻名。这里有将近4000名海女,她们潜水完全靠憋气,每次水下作业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分钟。以前的济州岛没有旅游业,女人多半都要靠出海捕捞维持生计,回到家里还要农耕、照顾孩子、操持家务。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过度捕捞,海女对于下海捕捞的时期有严格的限制,下海时还会携带测量贝类大小的木尺等简易工具,坚决不捕捞那些尚未长成的海产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捕捞技术的进步,徒手潜水捕捞的传统“海女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女性愿意从事高风险、高强度的海女职业,现存海女的平均年龄已经有50多岁了。

        “海女文化”如今成为济州岛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品牌。济州岛的海女文化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以海女文化为中心,陈列着渔村、民俗、渔业等相关资料的博物馆。如果你想观看地道原生态的海女并深入了解她们的生活和文化,除了参观海女文化博物馆外,看宣传片,还要赶上好天气到现场看看海女如何下海捕捞,品尝她们刚刚捕捞上来的各种美味海鲜。

        博物馆是济州岛的重要旅游项目之一。济州岛新建了许多具有创意的博物馆。泰迪熊博物馆是恋人游玩的好去处。3D奥妙博物馆是一个将二维平面作品转换为三维立体作品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触摸所有的作品,也可以拍照留念。“信不信由你”博物馆展示着世界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罗伯特·利普莱生平环游世界时收集到的数千件千奇百怪的收藏品,绝对让参观者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奇、流露出瞠目结舌的表情。

        节庆文化在济州岛也被发展到极致。樱花节、油菜花节、国际马拉松、国际铁人大赛、楸子小黄鱼庆典、西归浦七十里庆典、耽罗(济州古国名)文化节、秋史文化节、济州紫芒花庆典、城山日出节、济州柑橘庆典、立春跳神活动……几乎每个庆典活动都能与自然、历史、民俗等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让海内外游客都能参与其中,体味济州文化。

        济州岛旅游观光公社社长梁荣根告诉记者,过去游客到济州岛,主要看风景,现在则是享受“济州文化创意社会”。曾是放马场、囚犯关押地的济州岛,如今已是文化“一源多用”的开发典范。碧海蓝天下,野花漫坡,虽不见摩天高楼、度假村,全岛却有101个文化、民俗、人文、运动、生态观光点,仅影视体验景点就有10多个。大长今孤身站过的独立岩、裴勇俊和崔智友拍摄《冬日恋歌》的白色木屋、为宋慧乔和宋承宪拍摄《蓝色生死恋》所建的教堂纪念馆……韩剧中每个浪漫感人故事,在岛上都可触可摸,变成让游客流连忘返“大把花钱”的理由。

        曾是历史学教授的梁荣根向记者坦言:“保护传承与开放旅游是矛盾的,政府也担心游客多了对环境造成破坏。但我们要尽力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旅游开发要有远景式规划,要在传承、保护好济州岛独特的环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发。毕竟一个没有文化、历史的旅游区是留不住游客的。”

        (本报记者 赵 婧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