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

    新作过眼

    盘活了现实生活经验

    ——读长篇小说《生命册》

    何 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3日   14 版)

        在生活宽度上全方位展现当代中国,在思想深度上多角度透视国人灵魂,在艺术高度上高效率地表达精彩内容,是李佩甫新作《生命册》(作家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的特色与价值所在。

        “背着土地行走”,《生命册》中的这句话堪称快速转型的当代中国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用大约一半的篇幅,描写了以普通的中原村庄无梁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自上世纪50年代大集体、三年自然灾害、“文革”以及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发展变迁,全面描述了乡土中国几十年来的变化。作品的另一半篇幅,描写的是“我”——吴志鹏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经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作品通过吴志鹏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对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沉浮做了准确的描写;通过吴志鹏与好友“骆驼”的合作,对国企转制、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运作以及官、商、媒体、金融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有着很好的表现;通过与吴志鹏各种各样的关联,描写了如传销、“官二代”、艺术家、上访户等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态。

        作者把两位主人公的活动背景放在北京、上海、深圳这几个现代化城市,就是要更好地表现与乡土中国相对的另一面。同时,作品也有对省会城市及二三线城市以至县城的描写。如此一来,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作品中就有了较为全面的表现。这部作品对整个平原各种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及各色人等的生动描写,对都市芸芸众生相的精彩描摹,使之成为一部描绘当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

        《生命册》不仅是50多年来中国广阔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更是由乡村进入城市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是国民精神的透视图谱。吴志鹏吃百家奶、百家饭即由农村、农民哺育成长的细节,正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象征。可以说,当下的中国其实和吴志鹏一样,是在“背着土地行走”,李佩甫对平原的持续书写意义也正在这里。描写在某种文化土壤中人的生长,一直是李佩甫创作的重要着力点。《生命册》在以浓墨描绘时代变革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现实与灵魂状况的同时,把笔触伸向普通群众,不仅通过共同养育孤儿等细节写出了他们的纯朴与善良,更通过他们对待梁五方、虫嫂等人的行为写出了普通人的恶,揭示了人性中幽暗的一面。另外,通过虫嫂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从而把三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生存状况的描写,表现了中原人民的苦难和与苦难抗争、顽强生存、生生不息的现实。而虫嫂几个孩子对待虫嫂的行为,则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农民期望逃离农村、逃离苦难却斩不断与农村联系以致精神家园沦丧的现实写照。

        《生命册》塑造了一大批遍及城乡各个行当的人物形象。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其中涉及的系列人物和事件,许多并无直接关联,全靠“我”的讲述才被串在一起。整部作品从横向看,呈放射状展开,分写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及其命运变迁,李佩甫称之为“树状结构”。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按作品内在的时间走向和空间转移看,其总体叙事脉络非常清晰:全书共十二章,基本上奇数章节写的是现代经济背景下城市生活的故事,偶数章节写的是传统经济背景下农村生活的故事,到最后一章,两条线才合并起来。这是典型的复调叙事。《生命册》借用中国传统话本小说的方式,使作者可以从容地书写不同时代的乡村和城市、农耕文化和都市文化、农业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现实;而现代小说第一人称自我言说的方式,又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受,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命册》保持了李佩甫语言讲究的特点,而且表达得更加自然、从容。作品细节密度高、桥段精彩、情节紧凑,以精妙的细节,展现了众多人物的命运变迁。

        传递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并以鲜活生动的细节予以体现,对时代经验进行很好的解释给人带来深刻的感悟,语言具有充分的美感使人产生充分的联想,这是李佩甫小说的主要特色。他以严肃的艺术态度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完成的《生命册》,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厚重之作,可以视为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作者为河南文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