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

    热点关注

    消费如何成为增长第一动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3日   16 版)
    制图:邱玥
    图为一位消费者在南京某商场购物。CFP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兼具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作用。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已成为内需提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然而,今年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8%,为2006年8月以来新低。受到“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到期影响,5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继续呈放缓态势,增速从去年的21%大幅下跌至0.5%,几近零增长。

     

        据悉,商务部将出台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会否打开老百姓的钱袋子,引发新一轮消费增长?如何保证消费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如何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消费者,已形成路径依赖

     

        近几年,我国出台各项措施刺激消费,但是消费者似乎已形成路径依赖。每逢刺激消费政策一出,仿佛拧开了的水龙头,立刻引发购买热潮;每当消费政策一止,消费者马上就习惯性地捂紧钱袋子。

     

        虽然过去两年多来,“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有效地拉动了家电消费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河南、山东、四川三省“家电下乡”累计销售额占“家电下乡”整体销售额比重高达35.2%,这三省的政策于2011年11月底到期并退出,导致12月份全国“家电下乡”销售同比、环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销量同比下降28.5%,环比下降37.7%;销售额同比下降17.9%,环比下降37.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16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相比于2011年,增速继续放缓。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过去两年实施的“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促使远期消费转变为即期消费,如今随着这些扩大消费政策效果的逐渐衰减和到期退出,加上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将导致2012年消费延续去年消费同比回落的趋势。

     

        赵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继续执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并带动与之相关的商品消费增长乏力,拖累居民消费信心走弱。首付款比例提高,使消费者需要积攒更多首付款,贷款购房者利息支出增加,客观上挤压了其他消费需求。

     

        ■钱袋子,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现如今,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不高,这不仅表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也有居民储蓄率上升的原因。数据显示,过去15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到2010年,只占GDP的33.8%,而美国则达到70%。

     

        事实上,影响居民消费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研究员陈新年表示,由于人们的收入预期在下降,2012年消费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物价感受和收入预期都使消费者不得不捂紧钱袋子。虽然5月CPI同比增速创下近两年来新低,但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超六成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指数创下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2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速度仅为8.4%,低于GDP9.2%的增速。而他们却占据了消费比重的绝大部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达86.6%,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仅为13.4%。因此,尽管2011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高达11.4%,比GDP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缓慢,使占社会消费主力的城镇居民购买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加之房地产价格尚未回归到合理水平,医疗、教育等支出压力仍然较大,使居民储蓄意愿持续趋强,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

     

        “但即使如此,当前消费增长仍然是三驾马车中势头最好的。”赵萍指出,尽管受到经济增速回落和扩大消费政策退出等的影响,但除了家电和珠宝类商品,2011年消费增长较快的商品大多在2012年一季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消费热点的持续性势头不错。更重要的是,未来消费结构升级孕育着内生的增长动力。2011年,在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没有扩大消费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消费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这些都是有待保持和发掘的增长点。

     

        赵萍认为,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关系看,在2011年消费比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仅仅低2.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12年“三驾马车”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延续上年发展势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超越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如何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现在来看,经济好、通胀高,消费就高些;经济回落,它就马上掉下来。可见,我们国家的内需,特别是消费的内生动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一般来说,经济形势好时,就业率高,劳动者收入有保障,消费自然就有动力,而经济形势不好时,消费增长率就掉下来。”赵萍说,这说明我们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仍然没有良好的建立起来,依旧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把更多的刺激措施直接作用于购买环节。

     

        拉动消费和拉动投资不能采取相同办法。投资的主体是具有趋利性的企业组织,依靠宽松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就可以短期见效。消费的主体是个体,老百姓消费是最理性的经济行为,可支配资金不足,消费有后顾之忧,供给不能满足需求都将影响消费热情。

     

        赵萍表示,要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首先应尽快出台收入分配的改革方案,特别是提高初次分配比重,让百姓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这需要比较大的决心和动作,例如要求企业提高分红比例等。在二次分配过程中,税收也是关键一环。通俗地说,税收是“劫富济贫”,比如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应该将家庭因素以及物价因素考虑在内,按照家庭计征个税。

     

        扩大消费,短期靠政策激励,长期还需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认为,只有民生领域投入的规模和效益提高了,减少了老百姓的社会负担,增强其对未来的安定感,扩大消费才能具有基础。

     

        陈新年指出,经验表明,少数富人阶层倾向于购买进口高档商品;大多数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主要是用于购买满足生活所必需的低端商品;而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则是用于购买本国生产的高端、新型商品。目前迫切需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满足他们对住房、汽车、电脑、教育、文化、旅游等的消费需求。

     

        对于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要保持原有扩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还应更加注重扩大消费政策的创新性,对政策支持的对象进行适当微调。此外,上述报告也建议,扩大消费的新政策可考虑在免税、退税、贴息等方面进行探索。

     

        “扩大消费的接续政策不应继续盯着家电、汽车这些品种了。因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执行了几年后,政策效应已经在逐渐衰减。”赵萍认为,应去寻找替代产品,比如说家具、家装类产品,这些产品在社会零售品消费中排名前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专家认为,扩大消费的刺激政策不能只盯着商品,也应该扩大到服务领域。目前我国的服务消费受到了供给瓶颈的制约,居民生活服务业,比如家政、养老、休闲、文化、健身等服务供给还是呈现出供给不足的局面。此外,服务产品价格偏高,百姓消费也受到了高价格的抑制。

     

        本报记者 陈 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