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2日 星期一

    来了,新媒体校园

    周晓超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2日   16 版)

        “新媒体艺术”悄然来袭,孩童的天地如何浸润这科技牵手艺术的绝妙感觉,我有了一个梦想——带领孩子们在电脑艺术、数字艺术、电子艺术的新鲜世界里“冲浪”。

        我立志以一种近乎革命性的方式改变当下校园文化的展现形式,我把它称之为“新媒体校园艺术空间”。

        不同于以往的艺术表现形式,新媒体艺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让科技与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同一个目标上汇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我开始在我所在的学校打造以“互动艺术”为主题的“新媒体校园艺术空间”。

        用什么方法实施我的“梦想”呢?总结以往校园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我所定义的“新媒体校园艺术空间”,核心操作化维度包括三个部分:其一,受众变成了“传者”。其二,广泛且深入的参与。需要说明的是,广泛且深入的参与和互动是不同的,握有话语权的传者和倾听的受者通过互动可以达成平等关系,但新媒体可以让他们的关系重新倾斜,这种倾斜却是偏向受者的。其三,数字化。

        我畅想,我们的第一块近100平方米的“试验田”也许将设立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用者(学生、教师、参观来访者等)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将能改变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是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他如iPad2终端、视频捕捉技术等,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体现互动。这种互动体现的连结性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未来,学生有可能在“新媒体校园艺术空间”中组织自己的“沙龙文化”。“新媒体校园艺术空间”具备了80%以上的数据传输在本地操作,20%的权限操作,如电力、网络支持、局部设备开放和全设备开放等在信息中心远程控制。学生将像在大学预约实验室那样,以自己或小组乃至家庭为单位申请预约“新媒体校园艺术空间”,并以自己想要的风格进行海报展示和提前布展,以吸引人气。

        未来,学校可以在访客参观时做全方位立体介绍,访客置身其中,甚至通过自己的手机就能将感想上传……

        未来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开放教学论坛……

        未来学生可以组织自己的书法、绘画、手工、摄影、邮票、收藏、科技小发明等艺术展及发布会;组织演讲,组织义卖并将善款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

        未来,会有更多的教师带着更多智慧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将他们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整理归纳,并创造性地反馈给学生……

        未来,作为一名普通老师,除了讲课,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做更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