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油,鼓了劲!井冈山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使我心灵得到净化,党性得到锤炼,信念更加坚定。”刚从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培训回来的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学员陈敏感慨说。
半个多世纪前,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火种。如今,处在革命摇篮中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新时期培训领导干部的红色摇篮。
在学员心里打上“井冈烙印”
井冈山西北面的黄洋界下面,有一段长约3.1公里的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这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军,肩扛背驮把粮食运上井冈山的必经之路。如今,学员们穿上红军服,走挑粮小道,已成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走挑粮小道,我切身感受到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我们必须继承弘扬。”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副所长李文说,“挑粮小道上挥汗如雨,胜过课堂上千言万语。”
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是近年来井冈山干部学院主推的一大红色培训项目。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介绍说,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这些史迹以及纪念场所等,是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的历史见证,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独特、丰富、鲜活的素材和场景。
“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学员身上打上‘井冈烙印’,让理想信念扎根在脑海,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职,努力工作。”梅黎明说。
干部培训的“井冈模式”
在井冈山干部学院主楼大厅的介绍中,关于学院的发展脉络一目了然:2003年6月20日破土动工,2004年底基本建成并开始试点办班,2005年3月20日举行竣工暨开学典礼。据介绍,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747期,累计培训学员37320人次。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瑞金市沙洲坝的红井旁,学员们久久凝望着石碑上镌刻着的字迹;“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在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讲解员一曲赣南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让学员们久久地陷入沉思。
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感觉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着力将党性教育打造成学院的第一品牌,将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奋斗精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密纪律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不断让领导干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井冈山干部学院探索出一条党性教育的特色新路,形成了干部培训的“井冈模式”。“井冈模式”以发扬传统、锤炼党性为核心的独特培训理念,合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素材为依托的独特培训资源,突出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的独特培训内容,加强以现场体验式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广受好评。
科学定位 彰显特色
“每天起床及中午和晚上就餐时都在聆听广播里播放的红色歌曲,我们时刻都在感受气氛热烈的红色校园文化。”一位学员说,他在红色历史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翻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史》《让历史告诉未来》等10多本独具特色的文字教材,观看《井冈丰碑》《瑞京奠基》等5本音像教材、数百部有关的影视音像资料,丰富的红色资源让学员们大为“解渴”。
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文尚卿告诉记者,井冈山干部学院从建院开始,就科学定位,把党性教育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在深入研究党的早期革命史和井冈山精神的基础上,不仅培育了一大批特色课程,而且开发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学院自筹建之日起,就努力成为“中国干部培训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在办学模式上,实行小实体、大网络。井冈山干部学院本部不大,但有64个现场教学点、34个社会实践点,遍及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甚至远至福建、湖南部分地区,地域广阔。
谈及下一步办学思路,梅黎明对记者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将继续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及时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培训。按照李源潮同志对学院提出的“提升水平,创造名牌”的要求,继续加强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党性教育规律、学院办学实践及经验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本报记者 李 可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张 锦 更多内容见4版《大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