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神舟九号任务圆满完成。在近13天的太空之旅中,三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完美出色的表现让世界称赞。是什么让中国的航天员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
记者:航空航天是高风险行业,航天员是高风险职业。太空中随时可能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甚至要直面死亡的威胁。要成为航天员需要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陈善广:我们在选择航天员的时候有“两关”。第一关是选入关,要综合考虑候选者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目前中国航天员是从飞行员中选拔的,他们在航空飞行中也进行过相关心理训练,有过积累,因此在心理素质上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和准备。
进入到航天员大队后,我们还有“第二关”——针对某次特定任务的选拔。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进行专门心理测试考核,另一方面要在平时的各项训练演练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动态心理观察和评估,最终确定人选。
比如,我们会对航天员本人进行心理测试,向他的战友、领导、教员、医生等发放调查问卷,力图全面综合评估航天员的心理状况。
记者:那么在航天员选拔中,在心理素质上要具体考察哪些方面呢?
陈善广:心理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这么几方面。首先是心理稳定性。心理稳定性是航天员心理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航天员无论面对什么环境、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冷静、沉着。不能有过大的情绪波动,心态平和,能够持续地保持良好状态。
第二是危机处理能力。航天是高风险职业,航天员心理上都要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甚至要有牺牲的勇气。但是,一旦遇到情况,临危不惧还不够,更要临危不乱,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预案,对危机进行处理。
第三是心理相容性。神九乘组由三个人组成,未来可能将有更多航天员同时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共同生活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作为一个团队,有共同的任务目标,就需要航天员之间相互包容、理解和支持。当然,我们在航天员选择中,会考虑到性格、个性之间的互补因素,特别是将来执行长期飞行任务时,在这方面需要更多地衡量和考察。
还有,在长时间的航空飞行中,航天员们会出现例如孤独感、隔离感等负面情绪,这在国外的航天任务中都有先例。因此,我们在地面要多进行相关的训练,增强航天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记者:既然您说到“训练”,能不能透露一下如何训练航天员的心理素质?
陈善广:虽说航天员心理素质一般都比较好,但航天员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利益诉求,个别时候出现某些情绪波动、不稳定,也是正常的。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心理训练和支持队伍来训练、加强航天员心理素质,包括即时灵活的思想工作,航天员进行包括心理放松训练、心理表象训练、心理应激反应训练、心理调适等心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并提供心理支持。
在日常训练中,也会有目的性地锻炼航天员的心理素质。比如,我们会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也会通过安排挑战性项目、随机投放应急和故障事件等方式,锻炼航天员的心理稳定性和危机处理能力;我们进行跳伞、飞行、沙漠救生等具有危险考验的项目训练,在平时考试和测评中适当增加压力,也能锻炼航天员的心理素质。
在心理相容性的培养上,日常我们就会进行随机分组,完成任务的训练。对于某次特定的任务,乘组成员基本上半年前就确定下来了。比如这次“神九”的三位航天员,已经经过半年左右的磨合,形成了默契。景海鹏说,“神九”航天员乘组三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这并不是夸张,这种默契是在长时间训练中练就的。
在执行任务时,地面会从各个方面对航天员进行心理支持。比如,地面医生会随时关注航天员的身体指标,指导他们迅速调整,尽快适应失重环境。有个好身体,是健康心理的保证。我们地面也有专门的心理教员,帮助航天员们进行心理“动作”,例如在轨调息、放松训练等等,对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同时,我们通过社会性心理支持,如天地对话、天地邮件等方式,让航天员和家人、战友通话,减轻他们的孤独感。这次“神九”执行任务期间正好赶上端午节,我们给航天员们带去了端午节的问候,别小看这些问候,对航天员来说,来自家人、领导、朋友的祝福,也是对他们心理的最好支持。
记者:现在的青少年中,形成了要成为航天员的热潮。您对这些有志成为航天员的青少年朋友,有什么建议?
陈善广:非常高兴看到有这么多青少年朋友想成为航天员!青少年朋友要打好科学知识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多注意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要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敢于拼搏、勇于献身的精神,航天员这个职业可不仅只有遨游太空的浪漫,更多的是要经历艰苦严格的选拔训练,甚至要经受实际飞行任务的考验。青少年朋友要从小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太娇惯自己,要知道温室的花朵难经风雨。
最后,不管能不能成为航天员,青少年朋友都该以建设国家为己任,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本报记者 齐 芳 本报通讯员 朱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