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9日 星期五

    光明述评

    神舟工程与日常生活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9日   01 版)

        想象这样的生活:驾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电子地图、没有GPS导航,无法打移动电话询问朋友,无法手机上网,接收不到电视和广播信号,甚至无法在加油站刷卡。这就是离开了卫星技术的生活。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时,它被看做一个政治符号,现在,从遥远的北极到澳大利亚的荒漠地带,没人能逃脱它的影响。离开这种航天技术,每个人的普通生活都会与“现代化”相剥离。

        航天工程,是世代尖端科技的集合体。从个人电脑到手提电话,从数码相机到互联网通讯,可以说,所有这些深刻改变我们当下生活的硬件和软件,都是航天工程的结晶。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有没有,有什么规模、什么水平的航天科技和航天工程,是这个国家尖端科技实力的最典型象征,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国民经济水平、国民生活水平的觇标。

        作为自主创新科技,神舟工程也正在显示出这种支撑现代生活的力量。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航天技术和民用工程也初步实现了“交会对接”。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已经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民用领域。有统计显示,大到应用汽车电子类、新能源设备等领域的航天发射特种技术、低温及加注技术,小到防噪音耳塞,尿不湿、微波炉、条形码甚至到4D电影院里特效座椅的动力系统,都是来自于航天科技的转化。

        经过了太空微重力、超低温、强太阳辐射的严峻考验,这些航天技术和产品逐渐回到地面,构成了现代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基础性支撑。

        航天科技和航天工程,实际上是中国科技、工业等相关行业和产业,追赶和跟随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的一个“抓手”。这样的工程,不仅有益于各个相关行业和产业,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政府对国家的管理能力,促进了政府部门对行业和产业的整合能力。同时,中国的航天工程,在与世界先进航天工程的比较中,也不断开阔着国民的眼界,塑造了中国人对科技水平的形象概念,并以此形象定位着中国科技赶超和发展的目标。

        在冷战时代,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往往滥觞于军备竞争的领域,这乃是历史的事实。毋庸讳言,不独中国,几乎所有有志于这些尖端科技的国家,都是在存有严重程度不等的民生问题的情况下,开始航天科技和航天工程的。冷战后,航天科技和航天工程作为冷战结束的“红利”,其成果被迅速应用在民用领域,极大地促进和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品质。因此,航天科技的作用不能被误读为“炫耀国威”和“政治筹码”,其对社会文明的巨大拉力、对国民福祉的巨大推动要在历史当中被检验和明辨。

        仅举最切近日常生活的例子:要解决长久以来困扰中国的“吃饭”问题,同样要依靠航天高技。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进行了数百次多品种的种子搭载实验。空间育种技术的发展已经证明,经过太空处理的种子能够产生有益的遗传变异,并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开发具有稳定、高产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农作物新的种质遗传资源,正体现着航天技术对最基础民生——农业的巨大反哺作用。除此之外,利用航天遥感技术还被应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报及灾情评估,对保障防灾、救灾的情报传递与指挥调度的畅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航天尖端科技的意义并不局限在国家安全、国家战略布局层面,而是进入了社会运行的不同层次和面向,完成了对基础民生的保障。

        中国的航天工程、空间技术,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更在最基础、最实在、最日常的层面提升着每个国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放在大历史的视野中考察,尖端科技一般会通过推进社会文明、积累社会财富来提升人民福祉,矫正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现代政治国家观念,并以“人的幸福”、“人的尊严”为最终旨归。(本报记者 刘文嘉)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