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基层变迁(14)

    种粮大户欧春华成长路上的“政策坐标”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5日   01 版)
    欧春华查看水稻长势。王自力绘

        “这一车啊,装满是整整50吨。”端午节前,从皇甫山南麓蜿蜒而下的襄河,水漫流湍。襄河岸边的安徽省全椒县春华农业合作社的水泥场上,刚刚晾干扬净的小麦堆成金灿灿的小山,传输皮带正把麦子装上高高的载重货车。合作社理事长欧春华告诉记者:“这是按照合同卖给中储粮公司的。”

        一副细边方框眼镜,一身浅色整洁装扮,记者面前的欧春华,怎么看也不像传统的农民。“我还真是从工人变成农民的。”欧春华笑着对记者说,“自己一步步的成长之路上,都有国家农业政策变迁的坐标!”

        坐标一:治“四荒”让工人变成农民

        “回乡当农民之前,我当过一个大企业的车队队长。”在全椒县襄河镇邱塘村土生土长的欧春华,1986年高中毕业被企业招了工,一个月拿着200多元的工资和奖金。

        那时候,为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相继出台了鼓励承包经营、开发治理政策。欧春华看中了自己家所在村民组的一片将近百亩的荒滩,与村里签订承包协议,放弃企业的工作,投上自己的全部家底,重新当上农民。“我看现在的政策,干农业有希望。”面对亲朋好友的惊诧,欧春华有自己的见解。

        低洼的地方挖成鱼塘,高凸的地方平成农田……1990年,欧春华把家搬到襄河岸边的茅棚,开始种粮食、种树、种花卉,养鱼、养鸭、养鹅。没有技术,不了解市场,欧春华自费到市里的农干校学习。当时,农村负担重、农副产品价格低,种粮食除了上缴、成本之外,基本没有利润。“粳稻才卖到三毛五一斤,搞不好就会贴本。”精明的欧春华走上了自我转化的路——自己种粮,自己养鹅,把粮食转化成饲料,通过养殖增值盈利。

        坐标二:税费改革让干农业有奔头

        在农业发展的史册上,这样3个年份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0年,安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改革在安徽全面推进;2005年12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表决决定,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税费改革前,搞农业太苦。”欧春华记得,那时农民负担不仅有“皇粮国税”、“三提五统”,还有义务工、劳动积累工、教育集资……负担沉重再加上谷贱伤农,农村土地抛荒严重。到2004年,欧春华的手里已经有了近千亩土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地村民自己不愿耕种,无偿交给他的。而欧春华之所以可以发展生产,得益的是规模经营,良种良法和连片经营,这让欧春华的土地平均每亩节支增收160元左右。

        粳稻市场价涨到了八毛五到九毛钱,种田不仅不交钱还有各种补贴……税费改革后,欧春华的农业生产开始真正进入良性循环。虽然随着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土地转包难度变大,但每亩200元的年租金和补贴全归农户的优惠措施,还是让欧春华把农业越做越大,到2008年,他经营的土地达到了3000亩。

        坐标三:土地流转政策蕴育现代农业

        2009年,是欧春华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从附近的12个村民组一下租用了4600多亩土地。之所以能够“井喷”式地扩大经营规模,除了他每亩支付320元的年租金,还有全椒县的优惠政策——政府实行土地换保障,为出租土地农户办理了养老保险。

        “土地流转政策推动了我们向现代农业转变。”欧春华所说的土地流转政策,指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用GPS定位测定面积,一个电话就可以调来栽种或收割的农机……2010年,欧春华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聘请了15位懂农业、懂管理的专业人员,固定用工达到40人,实行分片管护、基本工资加超产提成的企业管理模式。而在生产环节,欧春华与植保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都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农产品大型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现在,欧春华的粮食年产一直稳定在600万公斤以上,小麦、水稻单产都超过全县平均单产10公斤左右,而销售也远远超过一家一户。欧春华也因此成为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国种粮大户和全国科技示范户。

        8400多亩土地,20多台套的农电设备——欧春华为自己这个现代农民感到自豪:“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越来越完善,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景越来越光明!”

        (本报记者 李陈续 更多内容见4版《大图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