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跨 界
    INTER-DISCIPLINARITY

    死亡的后面

    ——电影《从今以后》本体心理分析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5日   12 版)
    《从今以后》海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品。法国女主播玛丽遇到海啸侥幸生还。她在死亡边缘似乎看到另一个世界的一些人。英国小学生马库斯失去了他最亲爱的双胞胎兄弟杰森,他有许多话要对杰森说,于是开始寻找通灵者。在美国,蓝领工人乔治因为通灵而一次次错失爱情。三个人在伦敦的书展上相遇,每个人的命运也都发生了改变。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的出色之处在于,他能将三个不同的故事完美地结合在同一主题中。影片凭借海啸灾难来临时摄人心魄的场面,让人们立刻被片中所展现的背景、现实、人物和对话所深深吸引。

        海啸的象征多少代表着生命中死亡的概念。因此,电影的情节定位于对人生永恒问题的深入探索:人是为一种更高的、不同的某种东西而生?还是为了虚无、死亡而生?导演通过展现几个不同的逻辑核心也包括民间和大众的认识,使主题变得更加敏锐和激烈。

        导演暂时将宗教对人生的解读放在一边,这让宗教的认识有些黯然失色。人们都知道,每门宗教对再生、复活都有着自己的解释。而本片的导演却是站在所谓的科学、预言者和招魂论的角度来触及这一主题的。尽管他没有描述这些事件的全部过程和看法,但却在某些片段中,透露出他对生命是否存在于另一世界这一论题所给出的答案。

        在过去作为心理治疗师的经历中,我经常碰到这类难题。这其实说到底只是一个托辞。是有些人,出于他们的需要而制造的一个借口。如果自己的至亲不在世,他们就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或意义。因此,他们需要给那个人的象征符号赋予生命,需要让逝者复活,以便让自身的存在拥有价值。现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能够让人们对影片产生巨大的好奇心并深深被吸引,是因为这是所有活着的人都会面临的深层问题。他们不在此时,就在彼时,早晚都会面对死亡来临的问题。

        影片中所描述的人们对死去亲人的反应方式,可以说,实际上都是一种托辞,是一种有益的精神分裂。它有助于促使许多人对死后之事进行探寻,寻找到一种逻辑,以及回忆和思念自己至亲之人逝去的生命。

        但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是内在需要的投射。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只不过是让逝者的刻板定型继续存在。许多次,就像影片中的占卜者所说的,活着的人会重蹈覆辙,也就是说会重复他的悲剧。这之所以会影响到活着的人,是因为生者会因此过早感到沉重、压抑,处于一种失败的境地。我还想说的是,所有那些表面上经历过死亡,之后在现实中又重新复活的人,都曾有一种脱离开物质和拥有360度感知的经历,这说不出是一种什么形式。我们所看到的死去亲人的图像,只是一些记忆,没有任何的物质厚度和现实性,他们是还游走在生者大脑内的记忆,是背景,即我们所说的一些无意识记忆线路。它们只是在那个时刻被重新激活:而并不是生者真实客观地看到在那个时刻具体出现的某个东西,或者说逝者死后的造访。这是一种大脑的衰弱形式,生者“意识的我”的意识不活跃,无力促使他产生意愿。大脑已经分裂了,只留存还曾经有的某些东西。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这个人带着过去的记忆,这个记忆至今还在他身上产生着影响。这些记忆对他是生命的补偿,但却不能帮助他。很多人后来把这个现象解读为灵魂或是死者阴魂不散等等,并去向看到的人求证。而这些看到的人内在状况就是上述所说的——我这样说,至少是从善意和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于是,他们证实这些现象是有的。

        实际上,这部电影能引起人们多大的好奇心和产生多大的吸引力,取决于你所体验到的某种丢失感、未知感、失败感和恐惧感有多强烈。这部电影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被主人公的故事所吸引,他就在多大程度上丢失了自己。因此,这是一部让我们关注生存心理主题的很好的电影,它不同于惯常西方文化渗透的影片。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并且制作上乘。它引起人们理性的好奇。但结尾却好似未完,并有些令人失望。影片一开始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论题,然后展开,表面上看是在讨论,把大家卷入进来,影片的结尾却带有童话性,也就是如某种我们所说的“所有人都幸福而快乐地生活着”。所有陷入进来深深被吸引并赞同影片观点的观众,最后都会发现他们自身有渴望在生命中存在童话的某种需要。(熊妤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