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作为夏日“凉友”,扇子不仅具有招风取凉、驱赶蚊虫的实用功能,而且被寄予诗情文思,成为沟通的媒介。
中国有关扇子的最早记载是舜帝作“五明扇”,取广开求贤之意。早期的扇子都是长柄扇,主要用于皇室贵族,以彰显身份。至春秋战国时期,自用的短柄扇见于记载,包括名为“便面”的半规形扇和羽扇,采用的原料分别为竹和羽。到汉代,偏在一侧的扇柄移到中间,以扇柄为中轴、竹木为架、左右对称、形似圆月的平扇成为流行。平扇形状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亦得名“合欢扇”;因其以丝织物作扇面,又称“纨扇”。明清时期书画扇开始流行,不少文人墨客或作画,或书法,有很多佳作留世。
林锡旦先生在《中国传统雅扇》中写到,扇子虽小,方寸之间能够表现出工艺家巧夺天工的手艺和奇思妙想。或精选制扇材料,紫檀乌木俱为俗品,湘妃斑竹尚可为用;或研制扇形造型,圆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诸色,变化无穷;扇骨则或雕漆、或雕边,或阴刻、或留青,或镶嵌、或镶贴,雕虫小技成大观;扇面则或选纨绢,或用羽毛,雅俗共赏,面薄如轻绡者,最为贵重;市矾扇面,又有素面、洒金、洒银、瓷青、发笺、泥金、黑金钢,深深浅浅各有不同。扇坠宜用伽南、沉香,或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小小扇面,或书以醒目大字,犹如一言铭心;或题以诗词,宛若江河奔腾;或绘以山水人物,清流淡雅;或画缀花鸟,生机盎然。一柄扇子,成了流动的书画展。
扇子工艺精湛,不仅是“凉友”,更是“挚友”。夏日执扇,得一曲“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轻松惬意。(沈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