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

    淬火青春

    ——记沈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启工中队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6日   04 版)

        一座城市的骄傲,一支部队的旗帜。

        火灾、雪灾、车祸、爆炸、化学品泄漏……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保税区输油管道爆炸引发火灾,全省消防官兵驰援。沈阳消防支队赶到现场后,时任辽宁省公安厅厅长的李文喜说:“正盼着你们来呢,让启工中队冲到最关键的部位作战!”

        在过去的47年里,他们总是这样,在最危险的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他们,和头上的警徽一起,忠诚守卫着铁西、沈阳,乃至辽宁这块土地。

        2012年5月7日,他们——沈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启工中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勇善战的消防铁军”荣誉称号。

        王牌中的王牌

        在扑救大连“7·16”火灾的战斗中,1990年出生的王帅立了一等功。但他犹豫很久,才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

        说实话,消防官兵的父母都不想让孩子立功。因为他们都知道,三等功是遇上大火了,二等功肯定有伤,一等功一定是与死神打过遭遇战。

        果然,母亲在电话那头马上就哭了,说:“孩儿啊,你要有事,我咋办?我还能活吗?”

        2010年以来,启工中队这个只有46人的基层中队,共产生10名一等功臣、6名二等功臣、16名三等功臣。

        “7·16”火灾现场,连天的火海望不到边,大火的中央是一座座巨型油罐和化危品储罐。危急时刻,启工中队被派到最危险的位置,阻截烈火从阀门组蔓延到油罐群。

        中队指导员谢立峰带领战士们钻到了阀门组的下面,近距离灭火。曾经一度他们被复燃的火海包围,身上的防护服都被烧穿了。

        “真是死里逃生啊。”胜利完成任务后的谢立峰说。其实,启工中队的成员,哪个没有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就说谢立峰自己吧。2008年9月29日,沈阳767备装仓库起火。他和两名战友爬上房顶为水枪构筑阵地,不想火场发生轰燃,气浪一下子把他们从7米高的屋顶上掀了下来。

        3人大难不死,但各有伤情:战士程宾宾背部着地,脊椎骨断裂。中队长张继春头部落地,颈椎受伤。谢立峰倒是没伤到骨头,但整个脸上的皮肤都被烧焦,头发眉毛全燎没了。

        很多时候,瞬间的危险,也许更容易面对,长时间的辛劳,才真正考验官兵的忠诚。

        2011年除夕夜,沈阳地标式建筑——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起火。作为王牌中的王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启工中队,负责40层以上十几层的搜救及灭火任务。

        于是,在人们纷纷逃离这座大厦的时候,谢立峰带着战士们,背着重达35公斤的消防器材逆流而入,徒步爬上40层,在浓烟烈火中,逐层搜救、灭火。

        初一早上,大火基本扑灭,消防官兵创造了全国超高层建筑火灾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沈阳城逐渐恢复平静,谢立峰等人却依然留在火场,清理暗火,防止复燃。饿了吃口盒饭,困了在楼道里躺一会儿,直到大年初六,他们才走出万鑫大厦。

        街上,万家灯火依旧,而他们,仿佛是重回了人间。

        死里如何逃生

        一次,沈阳纸板厂液化气站一台液化气槽车发生泄漏,引发火灾。救火过程中,启工中队的指挥员突然下令撤退,几秒钟后,槽车发生剧烈爆炸,现场被夷为平地。官兵们因避险及时,无一伤亡。

        为什么启工中队能够奇迹般与死神擦肩而过?“关键是指挥员看得准,通过观察火焰颜色和声音判断出槽车要爆炸。”前任中队指导员说,“英勇善战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科学。”

        “以前我们有个口号‘没有不敢灭的火’,现在我们追求的是‘不能有灭不好的火’。”指导员介绍,启工中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精准化灭火的新模式:快速出警赢得先机、准确判断火势掌握主动、科学施救减少损失。

        在启工中队,有一个多功能模拟作战室。利用三维技术制作的重点防火单位的模型,可以让战士们足不出户进行网上熟悉演练,有效提升了临场指挥的主动性和战术运用的准确性。中队还积极开展类型战法研究,总结出石化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等8大类、27小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对策,加强对火灾特点规律的把握,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细化灭火,不但减少了百姓的损失,也让消防官兵能够屡次化险为夷。成立47年来,启工中队在数万起灭火及抢险救援战斗中,始终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而著称,并保持了零牺牲的纪录,被誉为“神兵”。沈阳公安消防支队政委李国孝说:“哪有关键任务,派上启工中队这把‘尖刀’,心里就有底了。”

        “尖刀”,是平时一点一点磨出来的。谢立峰介绍,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训练业务大纲》中规定,单杠引体向上15个为优秀,启工中队的标准是50个;万米跑,中队很多人能进入34分钟,这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30年来,启工中队在全支队技术比武中,几乎年年第一,连炊事班的战士都是比武状元。

        官、兵、民 结深情

        住在沈阳市铁西区育工社区的赵培志老人,问她有几个儿子,她会告诉你:“三四百吧!”

        其实,赵大娘是个孤寡老人。她所说的“儿子”,是启工中队一茬又一茬的官兵。

        故事得从1979年讲起。那年,官兵们在走访中发现管区内赵培志老人无儿无女。从此,他们开始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生活的职责。光阴荏苒,爱心接力棒传递了30多年,从未间断。

        官兵们的似水柔情,又何止照顾孤寡老人一件?“文明灭火”更让群众感受到了他们粗犷外表下的爱民之心。2002年11月,重工街一对新婚夫妇家中失火。这种小火,水枪打几下也就灭了,但新房显然装修没几天,到处都是崭新的。怎么办?放下水枪!官兵们硬是用脸盆端水把火灭了,然后又将积水淘干,把电器、家具一件件原样摆好。新娘子赶回家,愣了半天说:“俺家着火了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启工中队结合自己的职责把爱民活动上升到维护社会安宁的高度。他们常年走进千家万户,面对面宣传防火知识。为了方便群众记忆,他们把消防安全知识编成了顺口溜。不知道有多少次,居民按照他们教的“高招”,积极有效开展自救,把火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战士们出生入死,没几年却都得退伍。我们得想办法善待他们,教他们多学技能,学会处事为人,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开阔。”谢立峰说,启工中队就像一座大熔炉,进门的是矿石,出炉的是好钢。建队以来,中队有73名战士考入军校提干,55人走上营职岗位,47人走上团职岗位,8人走上师职岗位,其中一位成为共和国将军。

        每年退伍期间,许多企业都慕名而来,争着要启工的老兵,中队退伍战士就业率高达80%。应聘到某大型国企的曹彦鑫,仅半年就被破格提拔为中层干部。该企业董事长说:“启工中队的兵,特别有觉悟、特别肯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这样的兵,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