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江苏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工作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3日 01版)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生力军,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

        江苏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之首,江苏每年新发展的党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学生党员。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江苏普通高校179万名大学生中,大学生党员数为19.79万人,占大学生总数的11.63%;申请入党人数是93.81万人,占大学生总数的55.11%。

        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能否在快速提高的数量中得到保障?“严把入口关,搞活党建形式,真情呼唤奉献。”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概括了大学生党员“以质取胜”的关键。

        从源头抓起 构建党建长效机制

        为保证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江苏严把“入口关”,推行“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三投票三公示”即“推选入党积极分子投票、发展预备党员投票、预备党员转正投票,推优公示、发展公示、转正公示”,“一答辩”是指预备党员转正时必须召开答辩会。

        在南京工业大学,一位学生要成长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先后要过4道关。该校组织部部长吴胜红说:“递交申请书后,首先要参加党校培训;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推荐成为优秀团员;接着要通过答辩成为预备党员;一年考察期后,还须再次进行答辩。整个过程都会在校园内和校园网上公示。”

        南京师范大学则实施三线民主评议制度,即班级评议、支部评议和公寓评议相结合,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使学生党员管理科学化、具体化。

        严格的“入口关”,保证了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优秀的大学生党员群体不断涌现。“党的培养支撑起我孱弱残缺的躯体,我要履行一名党员的光荣使命,用爱回报爱。”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党员侯晶晶用她轮椅上的人生,告诉每一位堂下学子:有一种力量,能使缺憾变得完美,弱小变得伟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党员胡铃心一次次用成果和奖杯证明自己当初的承诺:“我不仅要做学习的先锋,更要争当创新创优创业的先锋。”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员耿高鹏,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他用满腔热血和英勇无畏回答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一位学生党员就如同一面红色旗帜,飘扬在大学校园,彰显着大学的生命力。2011年,江苏高校40万人次的学生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16万名学生党员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近万名学生党员参加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党员做得好不好,交给群众来考量。为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素质,江苏探索党员退出机制,在省内10所试点高校,按照群众参与、民主评议和支部决定的方式评定出不合格党员,至今共取消预备党员资格84名,按自动脱党处理29名。

        党性呼唤 竖起大学生的人生标杆

        江苏大学生在向党靠拢、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也将责任与奉献的时代精神传承下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江苏大学生党员从细处着手,推行大爱。

        “人需要快乐,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奉献的快乐却是其他快乐不能比拟的。”这是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王延春写在《我的志愿成长历程》中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志愿者,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王延春主动与瘫痪在床的姜春妹女士结成帮扶对象,每个星期辗转乘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前往姜女士家帮忙拖地、烧水、喂饭、洗衣服,近三年来从未间断。

        自强自立,助学成才。南京理工大学的蔡杨波在入学后加入了勤工助学协会,从最初的普通干事到现在的大学生勤工助学协会会长。几年间,蔡杨波组织参加了各类义工奉献服务活动累计300多次,近1000小时。蔡杨波还成立了一个无忧兼职服务平台,为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兼职、实习岗位,仅去年就为在校学生无偿提供1000多个兼职实习机会。

        “每当有同学向我咨询未来的方向,我都会鼓励他们到西部去。”今年29岁的白桦,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入校之初,白桦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远赴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中学支教。经过一年努力,白桦在准格尔旗第一中学带的两个班英语成绩分别在重点班和普通班名列第一。白桦将支教作为自己的事业,在鄂尔多斯联络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支教联盟,先后联系了10所高校对鄂尔多斯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长期“点对点”资助。

        党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江苏大学生党员传播大爱,以精神感染世人,用行动诠释使命和责任。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 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