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最美护士何遥后续报道16

    “最美护士”仁心仁术

    ——全国部分媒体记者谈采访何遥体会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05日   05 版)
    媒体记者在采访何遥(左二)。 唐大柏摄
    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
    周政明
    ︽长株潭报︾记者
    许梦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傅 蕾
    ︽株洲日报︾记者
    凌 晴
    ︽人民日报︾记者
    侯琳良
    新华社记者
    刘良恒
    ︽健康报︾记者
    颜秋雨
    中央电视台记者
    赵 喜
    中新社记者
    刘 柱
    ︽湖南日报︾记者
    左 丹

        湖南株洲市二医院护士何遥,在巡查病房时被神智失常的患者殴打,头破血流两度晕倒,却在患者跳楼的一瞬间,伸出双手死抓住患者的衣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近段时间来,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对何遥的英勇事迹广泛报道。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部分参与何遥事迹报道的媒体记者,畅谈采访体会,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媒体职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言献策。

        ■ 湖南教育电视台记者周政明——

     采访何遥的三次感动

        第一次采访何遥,离第一新闻现场的发生已经过去5天。但是有一种力量,依然驱使我们再次前往采访,让我们忘却已是同行“附庸”。这是一种感动的力量,一种把某一新闻价值持续放大的力量,一种引领舆论的力量。

        第一次感动,是在听遥讲述那一瞬间时。躺在病床上、头上还裹着纱布的何遥向记者讲述那惊魂一幕。好心服侍80岁患者杨大爷,却被因病痛折磨而情绪失常的老人用不锈钢护栏砸得两度昏迷。在老人跳楼的一瞬间,头破血流的何遥牢牢抓住衣服,救下了“冤家”一命。以德报怨、舍身护病患这一瞬间,震撼了我这一普通的媒体记者。

        第二次感动,是何遥的老师说的那一句话。何遥大学班主任吴橙香老师告诉记者,何遥私下里跟她说:“躺在病床上接受全国这么多媒体采访,确实很累。但是如果我的举动能够有助于改善我们医患关系的话,值得。”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感到,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这不仅仅因为刚走出学校的何遥对当前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的清醒认识。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点拨,年轻的她自觉承担起这样一份突然降临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第三次感动,是何遥事迹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很多高校护理专业的学子们认为,何遥事迹是一部生动的现实教材。有人说,何遥已经把救死扶伤、尊重患者生命这些职业理念融入到了行为里面;有人说,何遥学姐的行动诠释了“护理是一个为人奉献的行业”的理论;也有人说,何遥的事迹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谋生的职业,护士更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

        我的三次感动,或许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感动。这份感动,则来自于对和谐护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渴望。报道何遥事迹,传递这种震撼和感动,是媒体记者应有职责。

        ■ 《长株潭报》记者许梦盈——

     护士因病人而伟大

        清楚地记得,接到线索时我就纳闷,护士挨打眼下还算得上什么“新鲜事”吗?

        不过赶到医院,了解到事情经过,看到何遥满脸是血的照片时,心却立刻被震撼了。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看上去文文静静、说话和声细气的女孩,一个连提水都吃力的女孩,身体受到那么大伤害,却拉住了悬在窗外的100多斤的老人!我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只剩下对她由衷的敬佩。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何遥的事迹。

        何遥的事迹,报道到现在,我不止一次地胡思乱想——假如何遥当时被打后逃走,或者她拉扯不住患者100多斤的身躯,让他掉下去了,抑或她尽了自己全身努力,却随患者一同坠楼,事情会变成怎样?以时下的医患现状思考,恐怕所有的指责、埋怨和攻击,都会聚集在她的身上。想想后果,不寒而栗。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何遥就曾这样行走在两者的边缘,她却义无反顾。医护行业真是高风险,两种结果两重天!

        曾经以为,母亲因为孩子而变得伟大。现在看来,一心为了病人的护士,何尝不是因病人而伟大。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傅蕾——

     发现更多的“真善美”

        采访何遥,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善良、美丽而又真实。同时,我又有些诧异,这个小小的身体,如何能在危急关头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

        护士长告诉我们,当她看到头破血流的何遥时,何遥只是静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没有一丝的敷衍。在关键的时刻,何遥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忘记医务工作者的“仁心仁术”,正是这股职业的力量,让她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职业道德”——这四个字突然让我感慨良多。恩格斯说过:“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如果说,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传道授业,那么,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

        不可否认,医疗机构是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近期的医患纠纷也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突出。可是,有些媒体记者,认为批评报道更容易“出彩”,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媒体报道缺乏客观公正,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对患者的投诉或报料缺乏调查取证,习惯于“患者就是弱势群体”的定势思维,从同情弱者的角度进行“媒体审判”。这不仅产生了负面的社会效应,更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违背了作为采写人的记者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鞭挞假恶丑”固然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可“发现真善美”不也更应该是媒体做的么?

        记者不是领导,没有权力去指挥报道对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记者更不是法官,在自己的报道里主观地评判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记者更不是编剧,可以把山西的耳朵、湖南的鼻子组合在一张脸上。记者要做的,是客观公正地将事实真相展现给大家。

        我们无力强求别人,但是可以要求自己!当一名负责任的记者,当受众的眼睛,用真实来帮助老百姓看到更多的事情,用我们的良心做好舆论导向。也许,我们的职业,确实会看到一些阴暗面,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早更多地看到光明面。我想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报道更多像何遥这样的“真善美”。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的主流,用“真善美”作为社会衡量价值取向的标尺。

        ■ 《株洲日报》记者凌晴——

     用爱呵护生命之花

        没有极端的个性,却能用温和的杠杆,平衡矛盾,并在关键时刻挑起生命的重责。

        采访中,护士长为何遥打完点滴,顺便轻轻掀起她头上的网纱,将她散乱的头发捋顺,重新绑好。一瞬间,安定、温暖的氛围将一旁的我打动。那刻,床上已不是护士何遥,而是患者何遥。若这份发自内心的爱与体谅,传染到每个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或许,医者与患者,矛盾与暴力,自然会化于无形。

        头上长长的伤口,在发际线之上2寸,毁容与她擦身而过。

        同样24岁,我与何遥都对生活有着“年轻”的体会,“稚嫩”的理解,对自己职业有着无边的憧憬。我们有太多相同,或许这一切,可以追溯到我们职业的共通点。

        记者与医护工作者,有着同等的对生命的热爱、尊重,与对苦难的同情、怜悯。两份职业,需要同样浩大的心胸,将对一份职业的热爱,倾注到工作中面对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

        何遥应当有着广泛的同情,将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使命。即便她再胆小、瘦弱,但在危急时刻,她性格中善良的一面被激发出来,善良与同情绽放,闪耀人性的光辉。

        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社会的矛盾、人性的冲突,我当如何遥一样,不退却,勇往直前。因为,从她那份不放弃而带来的伤疤,我读到——追求内心的美好不应妥协,坚持多一分,信念多一分,世界的阴暗、软弱、恐惧就少一分。

        ■ 《人民日报》记者侯琳良——

     何遥精神温暖世道人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5月4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里提到,青年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应该主动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列。24岁的共青团员、株洲市二医院护士何遥用行动阐释了“什么叫以德报怨”、“什么叫善良的迸发”,演绎了一名当代青年应有的风采。

        为什么是何遥?采访这位被誉为“最美护士”的何遥之前,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如果换作另外一位护士,她会不会有同样勇敢的举动?我宁愿并选择相信:会!这个“相信”,在采访何遥过程中不断得到印证和强化。

        被问起当时救人为什么有如此的勇气,何遥的话语很简单:“这是一条命。”何遥告诉我,做了两年护士,对于经历两次生命离去的回忆刻骨铭心。一次是一位70多岁、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一次是做过胃癌手术的中年妇女。两次何遥都站在病床前,亲眼看见病人合上眼睛。当时的她,眼泪唰唰直流。伤心流泪,源自对生命的敬畏。

        何遥自己说,救人是一种本能,每个护士面临这样的情况,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这是她的自谦之辞。但是社会,特别是媒体,应该看到,何遥救人决非“本能”!

        你打我,我救你!何遥的英勇举动就决不是一时的冲动,恰恰是闪现着人性的温暖、道德的光辉、职业的精神、奉献的力量,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了医护人员“病人至上”的大爱情怀,塑造了当代青年和医护人员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在各种“医闹”、“伤害甚至杀害医生”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的矛盾凸显时期,何遥温暖人心的举动,让人看到改善医患关系的光明前景。

        媒体要大声赞美何遥精神价值,引导公众正确认知和评价何遥救人举动。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宁愿相信,何遥身上绽放的道德和人性光辉,能够温暖世道人心!

        ■ 新华社记者刘良恒——

     “围观”何遥不仅限于感动

        “当时也没有多想,完全是出于一种职业反应。”这是何遥在接受我的采访过程中说得最朴实的一句话。我想,很多媒体记者和我一样,在努力让何遥回忆那惊魂一刻时,都会从她的话里寻找到一种超越性的理解。

        然而,不管我怎么“引导”,这位“80后”的普通女护士始终保持恬淡,轻言细语地回答着我的每一个问题,没有滔滔不绝,没有虚情假意,也没有故作矜持,更不会用华丽庄严的辞藻重构当时的崇高。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从何遥简洁明了甚至有点支离破碎的回答中,我对她有了一个最直观的印象。一个看似文静柔弱、平和恬淡的女孩子,居然能够在千钧一发之际爆发出如此的勇气和担当,怎能不令人感慨赞叹?

        在与何遥身边的同事、病人、家属和领导交流中,很多人都告诉我,何遥是一个文静平实、善良诚恳的女孩子,平时说话都轻言细语的,对待病人非常耐心细致。在危险之际,何遥不顾个人安危勇救病人的行为,其实只是她一贯善良品行的一次直接外化而已。

        在何遥身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医务工作者群体,或许其中有个别害群之马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但是生活中,更多的还是像何遥一样,在默默地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如何关注这些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真实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精神面貌,需要媒体记者走下去、沉下来。

        新闻媒体记者正在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少一点高高在上,多一点换位思考;少一点清高自许,多一点真情真意;少一点官腔官调,多一点民生情怀;少一点空话套话,多一点群众语言。坚持这种工作常态,才能增强医患报道的公信力和感染力。

        为什么何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错综复杂的医患关系需要一个能够连接彼此的“减压阀”。但是,如果对何遥的事迹,仅仅限于“围观”,那么未免太过肤浅。媒体的报道,让医患双方若都能够从何遥的义行中,读懂彼此唇齿相依关系,那么,或许今后双方就会少一点对抗,多一分理解。少一点矛盾,多一分和谐。

        ■ 《健康报》记者颜秋雨——

     真诚总会融化坚冰

        株洲市二医院,我是如此熟悉。三年前,也是在五月榴红的季节,何遥所在的株洲市二医院曾发生一起恶劣的医患纠纷事件。值班医生、护士、急诊科护士长遭到患者家属殴打,导致医院门诊、急诊瘫痪两天。我前往该院采访,发出了《医院何以变灵堂》的稿件,心情颇为沉重和复杂。

        三年后的今天,在同一家医院,一位“80后”女孩的奋勇一扑,却给我震撼、欣喜。

        何遥在自己无端遭殴之时,仍拼死相救处于危险境地的患者,用瘦弱的身躯、无私的关爱,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创造了奇迹,她的完美表现是对南丁格尔精神的最好诠释。

        我们倡导医护职业精神,无论是传统医学的“大医精诚”, 还是医学的“尊重生命”,救死扶伤总是不变的主题。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忠诚的信念,原本更为深刻。

        面对被曲解的医患关系,作为从业二十多年的医疗卫生专业媒体记者,我一度有了“白岩松式”的困惑和无奈:这个社会怎么了?医患之间如何重拾信任?

        “何遥”们毫不犹豫的举动,让社会感受到了温暖,让公众感受到了善意,也让医务人员感受到了信心。“最美天使”在医患间架起连心桥,让医患关系重归互谅、互信、互助的本位。何遥一家和被救患者一家之间的故事,让这种理解和谅解表现得淋漓尽致。

        医患双方原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为战胜病魔同仇敌忾。因此,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前提,即使存在一些“杂音”或“隔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共同努力,真情总会融化坚冰。

        ■ 中央电视台记者赵喜——

     弘扬正气是媒体的职责

        对株洲市二医院护士何遥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在多个新闻栏目,连续进行了滚动播出,在社会产生了较大反响。到现场深入采访后,我们被何遥的事迹深深打动,她用自己的真诚温暖患者,用坚强的意志挽救生命。我们在株洲采访了一天一晚,加班到凌晨三点还在制作、传稿,就是想早点通过央视这一平台,把何遥感人的事迹报道出去。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何遥的事迹,是我们感觉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很敏感的时期,医院还有如此恪尽职守的医护人员,在这么全心全意地呵护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何遥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感动,但我们对何遥事迹进行重点宣传,不仅仅是宣传一个医疗战线的先进,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典型引路,弘扬社会正气,给社会提气!我们社会、我们媒体,太需要这样的典型了!

        新闻媒体有喉舌、服务、监督等职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要引导人、鼓舞人。主流媒体在这方面更应该发出主流声音,发挥主流的作用!人的思维,社会的思想阵地,不用好的、正确的价值观去占领它,就会被坏的、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取代。但是媒体记者不能板着面孔说教,必须讲究宣传的方式方法,运用好载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先进典型就是传承先进精神的好载体,他们身上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记者就要深耕细挖,把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真实地展现出来,在让人了解到新闻事实后,自觉地认识、接受、学习和传播这种精神。

        一个典型报道出去,千千万万个典型涌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到处可见,这是我们媒体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媒体人永恒的追求目标。

        ■ 中新社记者刘柱——

     媒体的作用应该是架桥

        何遥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身上透着一种善良和爱心,这与她在家庭、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工作单位的良好氛围分不开。她,微笑不做作,工作兢兢业业,舍己救患者超越了本职。何遥的事迹,说明医生、护士是善良的,敬业的,为老百姓服务的,守住了职业道德。

        在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何遥的举动,无疑是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对于这样的鲜活典型,媒体记者应该充满感情,满腔热情地宣传报道。就是要通过对更多的何遥式的好人好事、道德先锋大力推介,在世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树立一种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让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礼让,这些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统美德,形成一种蓬勃的张力,成为更多人的精神自觉。

        在医院与民众、医患关系之间,新闻媒体和记者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应该是沟通降温,而不是助长事态;应该是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不是煽风点火。现在网络、微博传播信息异常迅速,但是有些信息失之偏颇。媒体报道医患关系,应该慎重,不人云亦云,记者一定要到现场谨慎核实。医疗行业专业性很强,对医患纠纷,既要采访患者,也要采访医院、医生,更要听取卫生管理部门和权威专家意见,做到平衡报道、客观报道。

        媒体既要监督医院改进服务,也要服务百姓,多介绍国家和医院的惠民政策、便民服务。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医患关系,而不是激发矛盾。报道方式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做成“标题党”,变相歪曲基本事实。目前,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些商业网站转载时断章取义,重新编辑一个与发稿媒体原标题或原文本意不相符的标题,呈现“负传播”效应。

        与此同时,医院也要信任主流媒体,主动跟媒体沟通,多让媒体了解医院就医情况、医改情况等,主动宣传好何遥这样的好人好事。当然,医患纠纷发生后,医院不能向媒体掩盖事实真相,要及时公布信息,通过媒体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医患矛盾。

        ■ 《湖南日报》记者左丹——

     树立正面典型,缓解医患矛盾

        采访何遥,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她身上那人淡如菊的气质和朴实善良的品格。

        当前国内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哈尔滨、北京等地还出现了患者刺死、杀伤医生的极端事件。这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宣传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医务工作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促进医德医风的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主流媒体的历史使命。

        《湖南日报》自4月8日以来,推出了一组像何遥这样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典型报道,让社会各界以及病人更好地了解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艰辛。我自2008年来到科教卫新闻部工作以来,明显感觉到关于医护人员的正面报道太少,正面典型太少,大量的医患纠纷,源于医患之间沟通的不充分,源于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艰辛的不了解。医疗行业太需要正面宣传、正面典型。何遥的事迹报道后,微博上面转发的很多,网友赞扬的很多,大家纷纷表示,“如今真的需要宣传一些正面的东西了……”

        医患矛盾的缓解,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依靠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包容还不够,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医德医风的改善,依靠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来重塑良好的行业形象。(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李支国 )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