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发展民族教育 增进民族团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30日 13版)
    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古尔邦节”联欢会 吴琳摄
    大连理工大学民族班学生送给老师的祝愿贺卡

        本期主题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地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大连理工大学自1980年开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民族预科班,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教育,32年来培养了6000多名新疆各族青年学子、在职科技和管理干部,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5月23日,本报在一版刊发了《为边疆繁荣播撒希望——大连理工大学32年培养6000余名少数民族人才》的长篇通讯,对大连理工大学发展民族教育的典型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近日,本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发展民族教育 增进民族团结——大连理工大学民族教育32年”研讨会,邀请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辽宁省高校工委、辽宁省民委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和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民族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 张 强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大连理工大学率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30多年前就开始举办民族预科班,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繁荣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大连理工大学32年的民族教育可以总结和归纳的经验很多,但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校党委、学校领导、各个部门,包括所有的老师,对民族教育事业都充满了感情,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而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培养。所以,大连理工以及所有承担民族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我们的预科教育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是一个成功的办学模式,今后要继续坚持和不断加以完善。

        我再谈三点希望:首先,希望开办少数民族班的高等学校,认真总结举办民族预科班成功经验。通过光明日报这样的媒体,总结出来向全国推广,继续办好民族班。第二,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爱、严、细”三字管理方针。学校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俗,要摸准他们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第三,希望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要感谢党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采取的优惠政策,成为真正热爱党、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合格接班人。同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自己家乡的发展为自己家庭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才能。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 边 境

        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教育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理工大学32年培养6000多名少数民族人才,这是一项极具政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民族教育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教育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民族工作的主题是推动民族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方向、目标,更是民族工作的现实要求。而做到这些,教育是基础是动力也是支撑,所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建立了大量的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大学及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第二,民族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应采用特殊的办法,坚持特殊的政策。至于具体做法,大连理工大学概括得很好,比如本科招生适当降分、择优录取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双向选择专业,不同教育层次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单列保研指标,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等,都是值得推广的。

        第三,民族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坚持质量建设。在办民族教育的问题上,一方面民族院校要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更要加强质量建设,当然,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像大连理工大学这样的高水平大学的帮助;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大工的民族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坚持标准不放松,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辅导,相信学生能学习、能学好。从这个方面说,大连理工大学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 赵丽芳

        探索“融入式”的民族高等教育理念

        做好“民族高教”工作,不仅是确保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石和支撑,对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步都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对大连理工大学民族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民族高等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特殊性。与大多数汉语学生相比,一些边远地区来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够自信,知识基础也相对薄弱,用恰当的激励方式能够极大地鼓励民族学生。大连理工大学对民族教育的共性与特殊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上独辟蹊径,富有经验。

        其次,对少数民族学生更要因材施教。大连理工大学探索出适合民族班的课程安排,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突出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是一种求真务实、对民族学生负责任的办学理念,能够起到提升和催化作用,对于民族高等教育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第三,大连理工大学拥有一支尽心尽力从事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了解民族地区的人们对发展的渴望。尊重民族学生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是从事民族教育的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只有让少数民族学生真正融入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感受到师生对他们的包容和尊重;只有让汉族学生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这样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才能得以实现。

        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曲建武

        推广有益经验推动民族教育

        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在民族教育工作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机制,总结出了有效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值得全省高校学习推广。借此机会,我就如何推动高校民族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意见:

        首先,高校要站在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提高对民族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高校民族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交融的需要。

        其次,高校要紧密围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和生活实际,创新开展民族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传统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教育手段,贴近学生实际,提升开展民族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各级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应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推动民族教育工作的开展。民族教育工作事关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事关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德祥

        走出民族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民族教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开展民族高等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民族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早在1980年即成为全国首批5所少数民族预科班委托高校之一,承担起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养少数民族理工科大学生的任务。32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不同民族的6000余名学子、在职科技和管理干部。这些毕业生和学员回到新疆后,在经济建设、教育、科技等各条战线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32年来,学校曾先后四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少数民族预科班原班主任邵春亮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32年来,学校民族教育工作呈现出“四个统一”的特点:一是学校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融入办学理念与落实到办学实践相统一,建立起与少数民族地区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全方位亲情互动关系;二是注重民族教育特殊规律与高校人才培养一般性规律相统一,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的一整套体系;三是将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相统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学业上严格要求与生活中热情关心相统一,真诚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增进民族亲情大爱。

        做好今后的民族教育工作,特别是做好少数民族青年学子的教育培养工作,学校体会到:第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民族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栋梁;第二,要站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高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特殊规律,不断改进民族学生教育教学方法;第三,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为进一步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提供制度和资源保障。

        辽宁省民委副主任 马 剑

        增强民族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连理工大学32年来在发展民族教育,增进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多年来,学校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多种人才培养形式,不断完善民族教育体系、规范民族教育机制、创新民族教育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但为辽宁省各级各类学校,也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作出了榜样。各高校可以学习大连理工大学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一是顾全大局,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民族教育工作涉及宗教问题、文化问题、国家和地区稳定发展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是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族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因此,总结和推广民族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学校应制定周密计划,完善政策机制,拓宽宣传渠道,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师生广泛关注并参与到民族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开拓和创新工作思路。

        三是抓住典型,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法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法。大连理工大学要总结好、坚持好、发展好32年来开展民族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各高校应认真学习和借鉴大连理工大学的经验作法,并将其与本地具体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做精、做细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工作。

        大连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晓华

        我们的发展得益于大连理工的支持

        大连理工大学经过32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民族教育的丰富经验,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连理工大学有良好的校风,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在校时,我曾参加过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班同学的活动,也去过两次新疆。大连理工大学在新疆非常有口碑,无论在地方政府,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中。毕业生对大连理工大学非常认可。

        大连民族学院是1984年创建的,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我们不仅仅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作出了贡献。

        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可以说是由理工大学帮助培养出来的,同时在学科建设上也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支持,我们双方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协议。

        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部属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设在沿海地区的民族院校。得益于改革开放民族政策的落实,得益于大连的区域优势,得益于大连理工大学的支持,大连民族学院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虽是二本院校,但毕业生保持着90%的就业率。2006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获得优秀。我们立足沿海服务民族,探索了一条优质民族教育的特色之路。大连理工大学经过32年民族教育摸索,积累了经验,为我们作出榜样,会促进我们把少数民族教育做得更好。

        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原班主任  邵春亮

        我是大连理工大学一位普通教员,我的工作岗位是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和学校的几百位班主任一样,我在党委领导下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份工作。

        从2000年到2009年过去的十年间,是预科学生管理要求变化比较大的时间。我们要求预科班的学生在一年内达到四个目标:让学员树立能学习、能学好的信心与决心——建立学习自信;让学员养成能自我调整、管理的良好习惯——养成生活自强;让学员在摸索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自立;让学员在生活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能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自律。

        预科班每年有两次总结,2007级预科班总结时同学们说:“一年预科,是喝一杯酒,是爬一个坡。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大工都要涉过一条宽宽的河,有深有浅我们都能过;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大工都曾喝过一杯无名的酒,是苦是甜我们都能喝……” 

        学生做到了。我们民族预科班毕业的学生,已经遍及天山南北,他们正在为边疆的建设作贡献。今年毕业的学生,在国内考取清华、大工读研的有五人,出国赴美、德、法、日、韩、新加坡学习的有七人。

        曾经是,从预科开始,一个一个学生去沟通,一个人一个人去规划,鼓励、检查、总结、督促。看到民族地区的学生们通过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班主任,无限欣慰。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我心怀喜悦,充满感动地走在画中。这就是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的幸福。

        阿丽娅·克里木

        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毕业生

        我来自美丽的新疆乌鲁木齐。2007年的夏天,我幸运地考进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这个集体,开始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求学之路。我们全班60名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大连理工大学针对我们少数民族孩子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让我们作为大连理工学子受用到大学结束。学校给我们配备最高水平的老师,以邵春亮为代表的老师们默默奉献、不图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是呕心沥血的倾心教导,无数感人的故事历历在目。他们对我们严格要求,把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指引到正确的学习道路上。预科班这个群体让我们少数民族学生克服了种种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在新的环境下完成了高中和本科之间的完美衔接。能够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大连理工的少数民族学生感到无比光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