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摆脱大学生眼高手低、创新能力不足的尴尬,从而走出象牙塔的困境,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矿业大学,正值该校第九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如火如荼进行,不少学生正组成团队紧张地备战。漫步校园,明显感觉这里的学生很特别:他们不仅学风踏实,更表现出极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到底来自哪里?
用心呵护今天的小树苗
中国矿业大学具有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并开创了多项“第一”:1984年首次面向大学生开设创造学选修课,1990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创造学》校本教材,1991年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创造学教研室”,1996年在全国率先将创造学作为全校公共基础必修课。
如今,按照“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大创业理念和“分层教育”与“全程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该校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模拟创业”、“孵化创业”和“产业化创业”的三层次创业扶持模式,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
“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前途都不可估量,他们今天是小树苗,但只要用心浇灌,明天一定会长成棵棵参天大树。”矿大校长葛世荣动情地说。
为此,学校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项基金,截至今年初已累计资助百万元。对创业教育学院的学生实行导师制,配备了95名导师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吸收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对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或拥有较好创业项目,但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创业团队和个人,鼓励其在校内开展全真环境下的“模拟创业”。目前,该校已建成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30多家创业团队的“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园”,首批30家大学生模拟创业团队已经入驻。
沉下去方能远离浮躁
矿大有重教师实践的优良传统。早在1934年,矿大前身——焦作工学院延揽师资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实践经验,“从院长到教授,多有留美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学生肄业满3年后,须赴国内各大矿厂实习l年方准予毕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实战能力更被日益重视。在该校党委书记邹放鸣看来,很多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但大多是从校园到校园,长期呆在象牙塔里与社会脱轨,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从2010年起,该校大力推行“力行计划”,每年选派10-20名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挂职锻炼,同时协助合作单位解决技术、管理等问题。学校还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真正沉下去”的要求,目前,该校已有18位教师先后走进山西霍州煤电集团、河北省测绘局、河南煤化集团等单位,一方面做小学生,虚心学习新型实用技术;一方面做专家,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学校首批选派到霍州煤电集团的信电学院孙彦景老师,担任李雅庄矿矿长助理。挂职期间,孙彦景对该矿井上井下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并据此完成了李雅庄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监控和瓦斯抽放泵站远程集控系统的升级改造;还开展了“感知矿山物联网”课题的研究,为企业培养了多位信息化业务骨干。目前,孙彦景已获得与霍州煤电集团合作科研项目两项,项目金额180万元,成果获得山西焦煤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从前也下过矿、在基层实习过,但回头去看,有点浮光掠影,现在通过这次锤炼,我会把更多更好的东西带到课堂上去。”孙彦景诚恳地说。
参赛不只是提高就业的筹码
“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都不再需要那种书呆子,而是特别注重学生大胆创新、团队合作、脚踏实地的精神与品质,这也是我坐在这里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原因。”一间实验室中,该校2010级学生李森正和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查阅资料。
“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参加建模大赛当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重要阅历,这也是我们建模大赛如此火热的原因。”该校理学院教授张兴永对记者介绍,苏北数学建模联赛来源于理学院数学建模教育团队,1994年创立,如今,联赛已由最初的120个队演变为吸引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800支近6000名大学生参与的全国联赛,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苏北地区。
一所大学的草根社团有何魅力吸引了这么多学子?该校数学系主任周圣武教授手指着历年联赛题目,让记者看。
联赛的题目五花八门,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房地产业发展问题、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问题、汽车召回问题等。“我们的选题都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比如这次,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为如何混搭煤发愁,就在这次选题中设置了煤炭企业生产调度与销售方案设计,希望通过学生的思维火花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周圣武教授告诉记者,鉴于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影响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递交自己的申请。“我们希望借此搭建学校—企业—社会的良好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出能力。”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