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3日电(记者杜弋鹏、张景华)企业专利申请量1.9万件,增长超过3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90亿元,同比增长20%;中关村示范区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企业在京外地区实现收入约1万亿元……这就是中关村2011年的发展速度。
这“不可思议”的速度的动力是什么?中关村有关专家的回答简洁凝练:“1+6”。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先行先试系列新政策。中关村就是在这个制度的平台上实现跨越的。
“1+6”的“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中央单位股权激励审批方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共6项新政策。
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央财政3年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北京市按同比例配套资金,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等先进服务业态发展,探索发展新模式。“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每年还将安排100亿元统筹资金,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配套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