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深度对话

    “最美校园”,如何生长“一流大学”?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4日   16 版)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教学楼规划图

        对话人物:

        澳门大学校长 赵 伟

        北师大珠海分校校长 陈光巨

        本报记者 杨连成

        要“大师”,也要“大楼”

        记者:创办一所大学,“大师”很重要,但“大楼”也必不可少。今天的大学,该怎样处理“大师”和“大楼”的关系?

        赵伟:就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而言,“大师”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漠视大学的校园环境、大楼的功能配备以及各种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硬件设施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港澳地区的一些高校虽然不乏“大师”,但由于受“大楼”条件的限制,办学空间狭小,30年来“有校无园”的困境,就使澳门大学的师生们不得不像中小学那样,实行每日往返的“走读式”教学。这样“朝九晚五”式的走读式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没有了共同的课余相处时间,就无法产生起码的交流,非常不利于人才培养。

        澳门大学是1981年建立起来的,这里拥挤着800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不要说寄宿制无法实现,就是开展一些校园文体社团活动,有时也是难上加难。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再怎么有“大师”,也难以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澳门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空间不足成了最大制约。

        正在珠海横琴岛上加速兴建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建成后不仅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我们还将在那里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陈光巨:校园及大楼对一所大学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办学空间,还在于拓展了一个更大更好的高等教育创新平台,延伸和放大了原有校园由于“大楼”不足、办学空间狭窄而难以释放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国际化办学理念。北师大借百年校庆之际,千里南下珠海,在南海之滨成功创办了一所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山谷大学”,十年之间,拥有了2.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一切有利于一流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教学试验模式都有了试验和实现的舞台。

        创新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

        记者:二位校长都对新时期的“最美校园”及其“大楼”有所期待,不仅因为它是“大师”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也是培育栋梁之材的土壤和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不管是北师大珠海分校的“最美山谷大学”,还是即将在美丽海岛上一鸣惊人的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园,你们将怎样把这样的最美校园带进一流大学的行列?

        陈光巨:山的俊俏、水的灵气、竹林婆娑的宁静、小桥流水的情调、乡野绿道的浪漫、鸟语花香的诗情画意以及碧海蓝天的宽广高远,北师大珠海分校绝不会辜负了拥有如此自然禀赋的美丽校园,但要让美丽校园生长出世界一流大学,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北师大珠海分校这几年在初步完成基本建设和达到基本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教学、行政、发展、总务“四大部门”为标志的现代大学体制和更加科学、民主、高效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为最大程度地保障民主治校、教授治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权益,我们试行三学期制,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打通教育与教学、学院与书院、社区与大学之间的界限,从“品德、基础、实践、跨科、沟通、身心”等六个教育上,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国际化人才。当然,我们目前最缺乏的还是世界级的“大师”群体,要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大师在这里安心办学,仅仅是环境留人、感情留人还不够,要紧的还在于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自由、开放、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留人。

        赵伟:澳门大学是澳门本地区最优秀的国际化综合性公立大学。2013年,澳门大学将整体搬迁到面积扩大了20倍、占地达1平方公里、可容纳1万多名学生的横琴岛新校园。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契机将有助于澳门大学实践精品本科教育、优秀师资团队、卓越科研和高效环保的办学理念和创建一所具有区域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为了迎接澳门大学的提升和转型,我们近年来制定了专业、通识、研习和社群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本科生精英人才设立荣誉学院,推行本科生研究实习计划,必将大大提升学生吸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领。

        “住宿式书院”,激励共同成长

        记者:我们注意到,目前内地和港澳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开始打破过去那种以年级、班级和专业学科门类为固定单元的做法,纷纷引进或尝试一种“住宿式书院”制的学生生活方式,这种“住宿式书院”是不是现代大学的一个方向?

        陈光巨:“住宿式书院”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是当前世界一流名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成功教育模式。

        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证明,大学的住宿式书院制度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都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我们北师大珠海分校学生从一入校开始,就全面实行“住宿式书院”制,在大学生宿舍分配上,故意让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到同一个屋檐下,一间宿舍就是一个微型社区,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成长环境,六个同学之间就是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差异、贫富悬殊以及不同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集合体。

        几千名学生组成一个同宿共膳、朝夕相处、彼此适应、自由结社、互帮互助的“书院式”成长环境。在我们的书院式学生社区里,不仅配套了食堂、商店、体育场馆、学生自习室、娱乐室等生活与学习环境,还有社区辅导员,社区文化节,学生服务站,以及名目繁多的社团、竞赛、讲座、论坛、项目合作、文化创意等课余活动,大学生们在服务自我、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会拓展人际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培养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赵伟:大学不应是贩卖学分的“超级市场”,大学生也不能只为了获取学位而来学校读书考试。澳门大学将借助于横琴新校区的建成使用,全面推行“住宿式书院”制度,实现“住宿式书院”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全面教育环境,完成向“住宿式书院”大学的转型。

        站到新的历史起跑线上的澳门大学,计划设立8-12个“住宿式书院”,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院的身份和一个学院的身份。校园除有大型的体育场馆及图书馆外,每个“住宿式书院”内还配有小型阅读室、体育场所和餐厅,不同学院、性别、国籍的学生混合在每个书院内生活,通过课余参与集体学术讨论和文娱活动,使不同年级、族群和专业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成长,从而培养出具有跨文化视野、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多元化人际关系脉络的优秀大学生,这将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快评 

        □ 方  言

        有定力,才有“一流”

        关于中国高等院校迈向“世界一流”的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很多。这是中国高校的自我定位,也是中国民众长时间的期待。

        关于什么是“一流”,中国高校有无“一流”,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争论多多的话题,争论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论嘛,同样是英雄所见,各不相同。

        不过,有一点,无疑还是可以取得共识的——要达到“一流”的标准,中国高校还需要努力。而在这个“努力”之外,我觉得还必须加一个“力”——“定力”。

        所谓“定力”,就是要有原则的坚持。明确高校的一流目标,为这个目标,中国的大学人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要时不时地受外来影响,时而改革这个,时而改革那个。更不要在名利间徘徊踌躇,被功利的标准干扰了持之以恒的步伐。

        所谓“定力”,就是要有时间的付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之谓也。大凡能够传之后世能赢得光荣的业绩,尤其是与教书育人的事业相关,要坐得冷板凳,要静得下心来,既要花费时间来积淀养育大学的校园、大学的人、大学的精神,更要经得住时间的打磨,才能赢得时间的考评。

        其实,我们的大学,我们大学中的那些领导者、学者、教师、学生们,都不是没有这个基本的眼光。他们懂得何为大学,何为好的大学,何为一流的大学。对于如何办好大学,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准则,有自己的行动,也有自己的定力。不过,当围绕象牙塔的要求、诱惑太多的时候,当来自外界善意的建议和良好的期待不断为“一流”设立标准时,大学和大学人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却很难很无力。

        所以,大学争“一流”,大学内外,都要有定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