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5月18日电(记者张玉玲、吴春燕、易运文)在今天召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座谈会上,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16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见3版)。
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各地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要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除具备较好的科技基础,在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具有切实可行的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和条件支撑之外,基地内应有较为完善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具备专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专业化创业服务中心等,能为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及创新创业服务,并聚集了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具备完善的文化产业价值链或在产业链某一领域成绩突出。
此次认定的16个基地普遍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文化产业规模大、经济指标高,文化科技型企业数量多、创新能力强,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备,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信息技术与数字内容产业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上海张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将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深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将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出版三大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和知识经济示范基地。成都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将以数字音乐、数字传媒、蜀绣传统文化等领域为重点,针对产品设计、生产、传播、运营、体验、交易等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部、中宣部等部门要求,各地要加强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合力,保障示范基地健康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聚集,促进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动文化科技产业新兴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探索集群式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切实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