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

    院长论坛

    教改设计要环环相扣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9日 10版)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蒋锦标:

        时下,教育改革不绝于耳。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开始探索一项旨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改革,即是在环环相扣的细节上做足文章。

        这项被称为“41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4个学期以在校为主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企业体验实习、培养职业意识为主线开展专业教学;用1个学期在企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顶岗实训;用最后1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拟就业实习。“411”人才培养模式最主要突出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

        “41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研究高职教育规律、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为参照基准,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人才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以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农业生产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为依据,以增量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实训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现场能力、职业能力为目标,探索出农业高职教育校企贯通的教学运行模型。历经两年半的试点实践研究与总结,最终创新出农业高职教育特色鲜明、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特征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辐射了全校18个专业,累计有近4900名学生受益,全方位牵动了教学发展。

     校企联动、内外结合,系统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和企业实践技能培养体系构成。由“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等项目构成的校内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由 “企业主修课”、 “企业体验实习”、“企业顶岗实训”和“企业就业实习”等项目构成的企业实践技能培养体系,从而实现学生构成完整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系。

        “企业主修课”是指学生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接受培训的一种授课形式,其主要是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实习企业生产项目种类和技术专长,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的一类必修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课程名称、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和考核办法,以企业兼职教师授课为主,以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不断加强学生的特长培训。“企业主修课”包括专业课、创业教育课、职业道德及思想政治类课程等,是一类综合课程。

        “企业体验实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在第二至四学期内,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紧密型生产性合作企业进行1-2周的体验式实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尽早对自己目前所学的专业及未来将从事的行业有一个准确的直观认识,及早感受企业的职场氛围,对将来就业岗位环境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基础。企业体验实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取向。

        “企业顶岗实训”用第四或第五学期1个学期的时间,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需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生产要求,集中安排学生到生产性企业技术性岗位进行真正的顶岗实训,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全面的实战演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现场操作技能,并为最后1学期的就业实习进行职业能力上的准备。企业顶岗实训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企业就业实习”是用最后1个学期,通过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组织学生分散到拟就业企业进行实习。以增加职场经验、对接就业岗位, 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该时期与就业择业挂钩,通过“校企双选会”确定实习企业和人员。实习期间学生承担员工职责,完成员工任务,纳入企业正式考核,将学生毕业实习和企业岗前试用合为一体,并经双向考查与选择,于实习结束前签约就业。企业就业实习是以就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实习阶段。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建设理念,按照高起点、可持续、生产性、共享性、一体化建设原则,遵循产品链、能源链和循环经济链的设计思路,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技能训练系列化、生产实训多功能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关键举措

        ——大力推行“职业导师制”。职业导师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设计职业生涯、完成职业能力培训,最后帮助确定职业岗位和就业的指导教师。职业导师制是我院辅导员制的配套制度。为加强对职业导师考核与评定,学院建立了“职业导师日志”和相关的学生信息反馈系统。职业导师日志主要包括“职业导师制试行办法”、“指导学生名单”、“指导内容记录”和“实训、实习、就业信息表”等4部分内容,学生毕业后,各系要将职业导师日志整理存档。

        ——积极实施“创新创业学分制”。创新创业学分是指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创新创业活动而取得具有一定意义的成果,经学院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主要是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学分可以抵冲部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学分。创新创业学分主要包括获得行业证书,参加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发表论文,生产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所获得的学分。

        ——积极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以企业老师考核为主。对校内专业课程的考核,允许学生多次参加测试,直到通过为止。

        实践证明,这项创新形成了农业高职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单项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体系和企业的体验实训、顶岗实训、就业实习构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征突出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使“做中教”、“做中学”在农业高职教育领域充分体现出来。极大增强了校企结合的紧密度。目前,学院已经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0多个,真正实现了校企贯通。同时,由于保证了学生职业技术的成熟和职场经验的积累,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及企业认可度高。这项成果获2009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