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

    齐鲁晚报记者张刚:

    根扎在基层 心融入百姓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9日 02版)

        “根扎在基层,心融入百姓。”

        “只有深入基层,才有根,有家。”

        “记者只有沉下去,新闻才能浮上来。”

        ……

        说这些话的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齐鲁晚报记者张刚。

        作为一个胡同记者,他的荣誉还有很多,他是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连续当选济南市第十三、十四届优秀人大代表;今年,又当选为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

        掌声在身后,鲜花在远方,“张刚”永远在路上,他代表的“张刚精神”,也将会激励同行们不断前行。

     社区不是没有新闻,而是没有记者

        记者眼前的张刚,短发,方脸,操一口带着西北腔的普通话,笑起来有些腼腆。

        2000年7月,刚从兰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张刚,成了齐鲁晚报的一名记者,但报社并没像以往那样给他“分口”,而是让他去跑社区。张刚心里打鼓:跑社区成天和居委会的大妈大爷打交道,能有什么大出息?

        对张刚产生触动的是,第一次去五里沟办事处建立联系的时候,社会事务办公室的赵史稚对张刚说:“我们这里很长时间没来过记者了,希望你们多来挖掘挖掘,社区里不是没有新闻,而是没有记者。”

        后来,报社实施的“联系一个部门、深入一条街道、走访一户困难家庭、结交一位报贩、写好一份调查报告”的“五个一”活动,又给张刚吃了颗定心丸。

        每天一大早张刚就骑着自行车从报社往槐荫区赶,一头扎进社区。一辆自行车、一幅地图、一瓶矿泉水,是张刚社区之行的基本装备。有时,张刚一早晨跑两三个居委会,到中午赶不回报社,就随便找个小摊吃点饭,然后又走街串巷。

        2001年5月,当张刚以“记者名片进社区”的形式,把自己的大名片挂在德兴街社区时,许多其他社区的居委会、百姓都埋怨他:“为什么不挂在我们社区呢?要不我们自己做一个也挂起来!”

     记者只有沉下去,新闻才能浮上来

        张刚有事没事都泡在社区,细心观察,真诚交流,耐心体会。很快,他对槐荫区的12个街道办事处、100多个居委会都了如指掌了。常常是他前去采访,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就像对待自家人似的说:“来啦,自己倒水喝。”

        几篇现场感十足的新闻一见报,同行称赞,老百姓爱看,张刚找到了窍门:社区满眼是新闻,但不能用套话、官话写,写法不换、角度不换,老百姓没法看。换了,不但能发,还能上头条、评好稿。

        有一次,在济南市西市场街道采访时,一居委会主任无意中发牢骚说,他大学毕业后,通过办事处招聘进社区工作,当时招聘了30多个大学生,可当了几天小巷总理后,大多都辞职了。

        张刚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线索!当即设法找到了已辞职的30多位大学生,一一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听了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推出了《30多位小巷总理,三年过后只剩一人》、《小巷总理为何流失?》等一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看到这组报道后,有关部门立即派人进行调研,给其他街道办事处的在职大学生解决了编制问题和养老保险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留在基层的后顾之忧。

        鲜活的新闻,往往来自基层。张刚在社区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一篇篇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很快见诸报端,并获得好新闻奖和群众的广泛赞誉。2002年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为此召开“张刚现象”理论研讨会,“张刚现象”成为山东新闻界的一面旗帜。 

     一个张刚带出一群“张刚”

        为让一个张刚带动一群“张刚”,报社专门开通了山东省首个以记者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张刚在您身边”,后来,又成立了张刚工作室和张刚大篷车流动站。

        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从2010年3月起,在两年时间里,走街串巷,深入基层融入百姓,成功走过了150多站。

        在一年多时间里,张刚工作室全体记者,长年奔跑在基层,奉献在社区,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为居民免费检测食品安全、联合市政公用事业局进社区帮居民解决水气难题、带特困儿童参观上海世博会、寒冬送暖、春节助贫、给希望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三下乡”惠农利民送服务……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说:“张刚大篷车是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的典型范例,它的实践充分表明,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真正融入百姓,与群众心贴心,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才能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目前,由齐鲁晚报张刚工作室牵头成立的齐鲁志愿者服务团,依托齐鲁晚报记者站,在全省17市同步成立了17个齐鲁志愿者服务站。根据不同的志愿活动需要,齐鲁志愿者服务团分为10支分队,全省17市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已经达到5万人。(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