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巴基斯坦婚礼通常要在新娘家举行,但现代的巴基斯坦婚礼已不那么严格。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巴基斯坦新娘要在婚礼前5天进行一次正式的沐浴。沐浴之后,由女性至亲好友为其梳妆打扮,并在手上和脚上染指甲花油。她们还用一种特制的褐色树脂油在手背、手腕和脚背、脚腕上绘出美丽的花纹,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婚礼当天的傍晚时分,宾客陆续到来入座,一边攀谈一边欣赏小舞台上动人的歌舞演出。来宾如果有意登场献艺,也可趁着这一机会一展歌喉或舞姿。因此,参加婚礼的宾客不论是否相识,很快沉浸在载歌载舞中,一些从土耳其远道而来的歌舞演员,也前来助兴,而越是有歌舞,主人就会越高兴。
接着,新郎新娘坐在小舞台上用鲜花和树枝编制成的“秋千椅”里,每一位来宾都要走到新人面前呈上自己的温馨祝福,或者送上红包、鲜花和礼品,然后趁机与新娘新郎合影留念。按照巴基斯坦的风俗习惯,新娘在整个婚礼中即使心里充满喜悦,脸上也要表现出哀愁的样子,而且愁容越重越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为了表现新娘对自己娘家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今天巴基斯坦青年男女的婚姻绝大多数仍由父母包办,但那些受过教育的家庭会允许年轻人在长辈的陪伴下相互见上一面,并且可以拥有“否决权”。表亲之间结婚不仅普遍,而且成为一种习惯,非表亲结婚往往会得到长辈的干预,在巴基斯坦,恋爱结婚的现象还不普遍。一般新娘嫁人,需要娘家人准备很多陪嫁,主要是首饰、珠宝和服装,而新郎娶新娘,则不必准备过多。因此对于新婚夫妇的家长而言,嫁新娘往往比娶新娘更花钱。
著名电视主持人哈里是一位退役上校,其儿子和女儿最近先后结婚。他说,巴基斯坦虽然父母做主为子女定亲,但父母无须为子女操办婚礼,甚至有的父母一分钱都不出,完全由子女自己出钱,尤其是已经有工作的子女更是如此。巴基斯坦青年人普遍认为,花费父母的钱办婚礼被看做是一种耻辱,尤其是青年男子结婚,往往需要自己攒钱,父母只是象征性地支持一下。因为在巴基斯坦有一个传统说法,靠父母资助举办婚礼说明新婚丈夫没有本事,婚后也不会幸福。因此,巴基斯坦都市青年婚礼筵席可能奢华,但父母不会为子女婚宴买单。哈里上校说:“迄今为止,我尚未听说过有夫妇为子女购买住房或是汽车,即使再富有的父母,也愿意子女自食其力,靠能力独立成家立业,而不是坐享其成。父母经常历练子女,要他们努力工作,以便今后靠业绩和经济实力继承家庭事业,而不是依靠父母。”
婚宴费用往往根据新婚夫妇各自家庭的民族背景、社会地位、财富水准、来宾档次决定。一般来说,城市的婚宴标准比较高,往往是乡村婚宴开支的10到20倍。家庭社会地位越高,来宾地位越显赫,婚宴标准就较高,他们往往选择在五星级饭店连续举办两天的婚礼,社会地位低的往往在家庭住所外搭个大棚,这样可以节省婚礼开销。就婚宴模式而言,婚宴往往有两次,首先在自己的驻地举行两天:第一天请全家族的所有亲人,包括各行各业的近亲远亲;第二天则是请家族的好友,往往越能请到大人物、各界名人,就越显得荣耀和气派。而随即在自己的家乡(往往是农村)为家乡百姓举办婚宴,相对来讲这次婚宴的标准则较低。(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