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历来有一种清官情结,直接体现于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清官戏,无论是包公系列的《秦香莲》、《铡包勉》,还是寇准系列的《潘杨讼》、《寇准背靴》,或是海瑞系列的《大红袍》、《海瑞背纤》等,无不体现民众对于清官、公正、廉明的渴求与期盼。以前常听戏剧学家说,爱情是戏剧永恒的主题。这是没有异议的。而作为一名历史学者,通过对中外历史的研究,深知反腐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从有官以来,无论什么国家,什么社会,都会既有清官,也有贪官。因此,反贪官,反腐败,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主题。近期,大型现代豫剧《天职》上演于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持续了三天,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不少动情之处,令人潸然泪下,这说明了观众对这类题材的需求。
该剧以中纪委唯一连续两届树立的“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河南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正超同志为原型,剧中以村妇李秀莲家中遭遇的“车祸案”为线索,引发出官商勾结的“案中案”,市纪委书记纪忠顶住金钱、人情、权力的重重压力,秉公任事,明察暗访,伸张正义,终获正果。观看演出后,我一直在思索这部戏的魅力所在,我的直观感觉是这部戏有四个“动人”:就是打动人心、感动人心、震动人心、鼓动人心。
这出《天职》的一个特点是朴素——没有炫目的布景,没有艳丽的服装,没有华丽的道具,也没有绚彩的灯光;演员除一位来自周口市豫剧团外,无论主演、助演和群众,都来自于成立于建国初期、直至今日方赴京演出的河南商水县豫剧团。当伴着“黄土厚,黄河长,老百姓是咱亲爹娘”的主题曲响起时,一种亲切、自然而温暖的情绪便流淌开来,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剧中受害人李秀莲为给逝去的公爹、丈夫讨还公道,上访不成,反被殴打,手持农药悲怆的“哭坟”……纪忠带领工作人员来探访实情,正看到绝望的李秀莲与年迈的婆婆抱头痛哭,纪忠“禁不住热辣辣泪涌双眼,心如潮心如炽心如灌铅”,反思职权的滥用,“苦了多少王奶奶,害了多少李秀莲”,终以铿锵落音,“不管要冒多大险,不管面对多大权”,定要“穷根溯源除恶惩奸”,情绪的积累,不公的悲怨,在寻到出口的这一刻达到顶峰,这既是编剧创作的功力,又是演员真挚情感的流露,令人热泪盈眶。
反观古代历史中的无数清官,其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多体现于在审理案件中所表现出的不徇私情、不畏权奸。权与法、情与理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正如廉与贪、正与邪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一样。剧中的纪忠,在办案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权与法、情与理的激烈冲突。
艺术舞台上需要的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非高大全的提线木偶,正因为如此,人物的彷徨、苦闷、挣扎才真正的触动人心、充满力量;“任凭这官我不做,任凭书记我不当,不退缩不彷徨,咬定青山勇担当”,这份坚守,正如《铡美案》里的包龙图,一心要惩处负义儿郎陈世美,“赤胆忠心把国保,哪管他皇亲东床娇”,管你是仗势的国太,还是骄横的皇姑,一切特权皆浮云,惟有捍卫国法“心如磐石不动摇”。
《天职》的创作、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正是基于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折射。该剧编剧张永和、导演顾威等,呕心沥血,数易其稿,按照戏曲艺术本体的要求,不搞大制作,也不搞大舞台,而以塑造鲜明人物为主,将一个县剧团的演出在北京一炮打响。这正是编导、演员的艺术旨趣:为时所需,为势所需,为民所需,为国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