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日前花落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发现,浓郁的侗族风情民俗,独特的桥楼建筑文化,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
来到县城所在地古宜镇,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侗味”:多耶广场上,世界最大的鼓楼高高耸立;鼓楼南面坐落着世界最大的侗家斗牛场侗乡鸟巢;西南面则是三江风雨桥,小鼓楼及木质结构休闲长廊随处可见;还有侗寨里的大巷道月亮街、油茶街……
夜幕降临,月光星星点点洒在地面上,寨子里的小伙拿着自制的牛腿琴,一边拉着琴弦,一边唱着邀约歌,在心仪姑娘的吊楼下徘徊……悠扬、悦耳的侗族歌声,让现场的观众仿佛走进了原生态的侗族婚恋、劳作、歌舞场景。
就在去年,三江县引入民营资本7000多万元,打造以侗族大歌为主要元素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坐夜》,再现集侗族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行歌坐夜”活动。自去年10月上演以来,演出超过100场,观看人数6万多人,创下100多万元的收入,成为三江一张锃亮的文化名片。
“百家宴”在三江侗乡流行有数百年。记者来到林溪乡冠小屯,当地的群众依托程阳八寨景区的优势,有声有色地搞起了旅游业。记者发现,这里的“侗族百家宴传承点”已实现全民化,148户人家户均两人以上从事旅馆、餐饮、旅游商品经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万多人次,旅游收入有600多万元。
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刺绣……在三江,这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充满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有力载体。“去年光是刺绣就收入1万多元。”同乐苗族乡同乐村的侗族刺绣民间艺人杨甜告诉记者,在同乐乡,还有500多名农村妇女通过刺绣,走上了致富道路。
花炮升旗祭祀仪式、千人侗族多耶歌舞展演、抢花炮……阳春三月,素有“东方橄榄球、中国式狂欢节”美誉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月三”传统花炮节便会如约而至。作为当地一年一度的节庆活动,花炮节有着500多年历史,至今已举行整整128届。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一极具挑战性、剌激性的大型民族体育盛会。
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促进了三江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记者了解到, 2011年,三江全县接待游客131.5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0%和46%;今年1月至4月,入境旅游人数为49.1万人次,社会总收入19640万元,同比增长24%和26%。(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梁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