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3日 星期日

    赤心一片向桑梓

    ——深圳海关离休干部巫振宏为家乡扶贫济困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3日 02版)

        在岗时兢兢业业,离休后不忘发挥余热。20多年间,深圳海关离休干部巫振宏拿出数十万元退休金,在养育他的故土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支援家乡建设。这位79岁才正式加入共产党的海关老干部,用行动谱写了一首人间大爱之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和老伴一起资助家乡——广东省兴宁市刁坊镇新建村里的贫困五保户,为乡亲们排忧解难,1991年离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的扶贫帮困中。在刁坊镇,只要提到巫振宏,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亲切地叫他“巫伯”。

        “说什么也要帮乡亲们办好”

        1984年,巫振宏从深圳回乡,看到村民晚上还摸黑过日子,老家落后的生活状况深深触动了他。他主动捐钱,并与乡亲们一起筹款为村里架设电线。电线架好了,却没有变压器,“这件事说什么我也要帮乡亲们办好!”巫振宏带着乡亲们的心愿四处奔走,最终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小山村告别了没有电灯的历史。

        新建村地处两县交界,群山环抱,村子只有一条两人错肩的土路,每逢下雨,山坡上滑落的泥沙、泥泞的道路总会一次又一次挡住村民走出去的希望。巫振宏多次向县里反映。2006年,在他的奔走呼吁下,上级决定为村里修建一条1.4公里长的水泥路。可是政府拨款有限,还需要村民们自筹资金9万余元。巫振宏不但带头捐款9300元,还积极联系在深圳的同乡,筹得修路资金20300元。从此,村里有了第一条水泥路,也架起了村子与外面世界的沟通桥梁。

        “帮助,这种事他做得太多了”

        巫振宏心系孤弱,村里的五保户巫佛海,无儿无女、双目失明,巫振宏听说后,想办法安排老人住进镇上敬老院,并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和物品,一直到2010年这位91岁的老人去世。2005年春节,巫振宏得知村里有6位老党员生活困难,当即拿出1000元钱委托村支书去慰问他们。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巫振宏每年春节都会向村里2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派发“红包”,50元、100元……从未间断。

        村民巫伟明家是贫困户,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2009年不幸中风卧床不起。巫振宏知道后,多次买药给他寄回去,还送营养费,2011年巫伟明重新站了起来,家里又有了依靠。20多年里,巫振宏送药多少次,没有人能够记得清楚。老支书感慨地说:“帮助,这种事他做得太多了!”

        “我的儿女们也会继续的”

        巫振宏出身贫寒,父母倾尽全力也只让他读了四五年书,后来考入不需要交学费和生活费的师范学校,才走出大山。他深知知识对穷苦孩子、对家乡的重要性。

        1999年春节,巫振宏回乡过年,听闻村小学被镇里定为“危房”而无力改建,十分着急,和家人当场捐出现金2.2万元,随后又四处联系在深圳工作的同乡好友,最终募得捐款9万多元,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当年年底,一栋崭新的46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学楼建成后,他多次出资为教学楼加建防护网、购买乒乓球台、更换黑板、重修操场;他还在村小学设立了“巫振宏奖教奖学金”。当听说上级拨给学校的公用开支不多时,他当即对学校卢茂光校长表示:“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年给你2000元作公用经费,将来我走了,我的儿女们也会继续的。”这些年来,巫振宏在这个只有五百多人的小山村里资助了十几名学生,先后培养出3个大中专毕业生。

        其实,巫振宏经济上并不宽裕,家里的电冰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衣服破了缝缝补补继续穿。他常对深圳海关离退办的同志说:“工资是国家发的,又负责医药费,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家乡还没脱贫,我应该多拿些钱回报家乡。”20多年来,他不但为家乡,还为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慷慨解囊,各项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

        (曹菲、郑相珩、金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