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3日 星期日

    欧债危机下的中欧金融合作

    作者:高 亮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3日 07版)
    中欧经济合作空间广阔 资料图片

        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凸显、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增速下滑。欧方希望加强与金融环境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国合作,拉动欧洲经济走出困境。为此,中国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欧洲当前经济形势,积极参与中欧经贸合作,发挥金融先导作用推动中欧经贸上台阶,促进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

        中欧经贸的基本态势

        中欧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中国与欧共体于1975年正式建交。建交36年来,双方关系长足发展,合作领域逐步拓宽,经济互动不断加强。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5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同期高出近30%,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

        欧债危机出现以来,欧洲对与中国加强合作的需求更加强烈。金融危机重创欧盟诸国经济,欧债危机更令各国经济复苏前景暗淡。为减轻债务负担,欧洲多国不得不承诺采取更加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和改革措施,以节约资金来满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多方面需求。而中国金融稳步发展,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能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充裕的资金。

        中欧双方经济利益休戚与共,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201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达3560亿美元。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经济严重衰退,市场内需不足,2011年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增速减缓,仅增长了14.5%。若欧洲经济继续深度恶化,必将冲击中国的出口行业,加大出口企业的压力。

        中欧经济合作空间广阔。欧洲作为现代经济、金融的发源地,拥有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欧洲先进的高新技术、发达的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熟的管理理念、完善的金融服务都能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强的补充和促进。

        中国面临的机遇

        首先,有助于促使欧盟改善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和贸易环境。纵观全球,经济利益已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也基于如何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欧债危机造成的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使欧洲各国执政党面临严峻挑战,欧盟各国政府都在研究如何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实现经济复苏。中国不可能将欧债危机的储量全部包下来,但完全可以在符合中国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拉动欧洲经济复苏。

        其次,有助于中国金融机构加速国际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深度开展,各项改革措施使中国金融机构在产权结构、管理模式、人才储备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内经济市场的愈发成熟,中国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能力和动力都不断增强。但总体而言,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当前,欧债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业整体低迷,部分银行为缩减债务、储备现金甚至不得不出售盈利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金融机构以低成本加快进入欧洲的机会。

        再次,有助于中资企业加快拓展在欧业务的步伐。其一,中资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欧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降低政府直接投资,欧盟多国政府谋划引入国际竞争,寻求国际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中资企业既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意愿,也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教训,更已具备必备的技术、资金实力和施工能力。其二,欧债危机提供了中国企业对欧州企业直接投资的机会。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部分欧洲国家计划通过国有资产私有化来摆脱危机,复苏经济。拟出售的国有资产涵盖电信和能源等垄断性国企、港口与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多个行业领域。并购、入股具备升值潜力、长期竞争力的欧洲企业,中国企业便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产品品牌、新兴技术、销售渠道、人才队伍、客户资源。

        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金融的先导力量,协同中国企业扩大对欧经贸投资,推动中欧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促进中欧政治经济关系全面提升,创造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是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我国政治与经济战略目标开展业务,更加注重综合效果和长期经济利益,将加大对欧投资作为长期战略。

        二是金融机构应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金融机构应研究、设计融资合作模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中欧企业合作深化。应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中介咨询作用,金融机构应增强对欧盟国家法律政策、市场环境、商业资讯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中国企业参与对欧经贸合作提供充足的资信支持,辅助中资企业提高全球化意识,增强其对欧洲各国市场环境、文化风土的认识和了解。

        三是金融机构可择机多路径进入欧洲市场。中资金融机构必须从中国国家战略和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出发,以国际大视野主动布局欧洲业务,结合自身业务扩张的实际需求,收购、入股欧洲金融机构,加快国际化的速度。但参与并购过程中要加强对欧洲市场的研究,深化对欧洲金融经营模式的了解,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金融投资、管理类人才,储备国际化视野的业务队伍。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