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6日 星期日

    德孝文化: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金钥匙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06日   02 版)
    百善孝为先
    图片来源:CFP

        魏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到漳河南,回到解放前”曾在魏县流传甚广,一大二穷三乱是其真实写照。谁能想到,只几年时间,魏县21个乡镇全部建起高标准敬老院,全县建成村级互助幸福院252个,还评选出孝贤媳妇2500多名,星级文明户12000多个。魏县的老龄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先后被评为“河北省老龄工作先进县”。魏县的敬老院和光荣院分别被评为“省甲级敬老院”、“省甲级光荣院”,老年公寓则获得全国“星光老年之家”等诸多荣誉。

        日前,记者随全国老龄办调研团到魏县采访,了解这一贫困县是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

        想当干部 先过德孝关

        “魏县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全都缘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的古老故事”,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这样告诉记者。

        据专家考证,“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在魏县,德孝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河湖、公园、街道,到处能见到“勤政”、“益民”、“礼贤”等饱含德孝思想的题词。勤廉文化公园、益民山、墨池·礼贤台等一批德孝文化主题公园里总是人头攒动。县委、政府机关大院,设置了刻有“勤政为民”、“德为先”等反映德孝思想的文化牌匾。

        在魏县,想当干部,必须先过德孝关。2008年5月,齐景海上任伊始,便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用好干部,德孝是第一关。”为此,县里建立了干部德孝考核机制,出台了《县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县委常委会成员带头做孝敬老人的模范,带头尊老爱幼、和谐邻里、勤俭持家。

        根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县里规定,拟提拔干部必须由父母、岳父母(公婆)出具孝道证明,凡考察对象不孝敬老人的,一律不予选拔任用。各行政村“两委”换届时,也叫响了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进村“两委”班子的口号。各单位还普遍建立了“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把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德孝情况作为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在全县形成了“百善孝为先、干部做模范”的浓厚氛围。据介绍,已有3名科级干部、8名股级干部,因德孝行为有瑕疵未被重用。

        齐景海坚持认为,德孝作为主要标准考核干部,符合中央干部选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也认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勤政为民。 

        养老敬老 农村不再难

        城市化,民工潮,使我国农村延续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无疑已成为农村老龄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化解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魏县找到了一个支点——德孝治县。

        魏县在县、乡、村三级都建立健全了老龄工作机构,实现了老龄机构全覆盖。县里设立老龄办,乡镇建立老龄工作站,村村设有老龄服务站,并创造性地在农村的每个村增设了一名由县民政局直管专职老龄服务员。

        有了“德孝治县”的金字招牌,他们探索并实施了“四项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破解了幸福院建设中的资金难题。他们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合计130万元;积极号召有经济实力的人士进行捐款、回报社会,为农村幸福院筹集资金60余万元;倡议干部职工捐赠实物,共收到一大批捐赠的电扇、煤气灶等生活用品。同时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出资100万元,连续拨付3年。据介绍,到2012年底,该县每村都将建成一所高标准的农村幸福院,实现全面覆盖。

        位于县城西7公里的王营村,全村638户,6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356名,其中空巢、留守、独居老人146名。2011年10月,村里建起了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共8套72间,现有36位老人入住。村委会负责水电费用,县民政局为该互助幸福院配备了床具、床上用品、家具电器,方便老人生活和娱乐。

        互助幸福院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形式,一般建在本村,老人进院不离家,符合农村老人恋土守家的心理。老人的一日三餐费用由子女提供,儿女们经常送米送面送菜,看望老人,老人们既享受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德孝立县,使全县家庭代际关系日趋和睦,家庭赡养纠纷、财产纠纷等日趋减少。2010年,全县31名不赡养老人的村民,主动承担了赡养老人义务;53个婆媳关系紧张、经常闹别扭的家庭,在争创敬老好家庭中,实现了和睦相处。在魏县,尊老、敬老蔚然成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城乡尤其是农村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已经不再是难题。

        德孝治县 带来人人尊老

        每周看望一次夫妻双方老人;每半年陪老人进行一次体检、给双方老人买一套新衣服等;条件具备的,要为父母办理养老保险等等。这是魏县县委要求干部职工开展感恩回报活动的重点。

        魏县明确提出了“德孝治县”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相结合的理念。他们在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为前提,以弘扬德孝文化为切入点,努力做到德孝进万家、人人知德孝,把一人孝敬父母,变为人人孝敬父母,人人尊敬老人。

        在城乡居民德孝宣传中,重点开展体贴关爱活动,要求城乡居民坚持每天给老人住所打扫一次卫生;每周给老人洗一次澡;每月给老人改善一次生活;每年给老人拆洗一次被褥。各个乡镇(街道办)广泛开展了“孝贤媳妇晒被子”、“传统节日送水饺”等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做到每天向父母或老人问一声好,每周帮父母或老人做一次家务,每学期向父母写一封感恩信。这些“孝亲敬老”的行动成为全县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时,由县老龄办、县委宣传部、县妇联等组织开展的“星级孝贤家庭”、“十佳孝亲敬老模范”和“十大孝贤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影响和带动群众看先进、学榜样。

        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青少年学生撰写感恩书信6.8万封,职工带老人体检、旅游超过3000多人次,普通群众为老人拆洗被褥3万多人次,孝亲敬老、崇尚文明在魏县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梁 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