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手机话费告别“强制消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4日 05版)
    CFP

        买了手机充值卡忘了使用,过了有效期,这些充值卡就会自动失效;明明手机话费还没用完,但因为到了有效期,就必须继续充值,结果卡里的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长期以来,这种设定手机充值有效期的“强制消费”行为,成为广受消费者诟病的“霸王条款”。

        自5月1日起,中国联通已正式实施取消“话费有效期”的政策;中国电信在一些省市也实施了类似的政策;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已率先取消话费有效期,新发行的充值卡有效期将由2年延长至5年,已经发行的未到期充值卡有效期自动顺延3年。

        三大运营商取消话费有效期的限制,并承诺将部分失效的话费“激活”,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然而,记者发现,话费有效期是取消了,但所有话费“套餐”都设有最低消费门槛,这项“看起来很美”的新政背后,仍存有最低消费等限制。

        手机话费为何越积越多?

        北京市回龙观镇的孙雅珍是中国移动神州行的用户,由于通话少,也很少发短信,所以经常是充值后话费还没用完就到期了。按照规定,如果不继续充值的话,手机就只能接听无法拨出,进入保号期。仍不充值的话,就需到营业厅才能解除锁定,继续使用。

        “我用手机8年了,最令我烦心的事,就是眼见着里面的手机话费越积越多。”孙阿姨对记者说:“用神州行本来是为了省钱,但就是因为话费有效期的限制,总得不断往手机里充值。我办了最便宜的家园卡套餐,每月只需5元。现在好了,取消有效期,接电话又不花钱,我这手机的600多元话费足够我用几年了。”

        同样受惠于这一政策的还有秦先生,他对记者说:“因为没看清有效期限,手中的两张300元移动充值卡过期三个月了,按照以往的规定,充值卡过期后就是废纸一张。最近得知,未用的充值卡,只要过期没超过一年都能激活再用!我到营业厅一问,还真充上了。” 

        据悉,手机用户话费有效期,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充值卡卡面上标注的有效期,用户须在有效期内把话费充到手机上;另一个是“预存话费有效期”,是指话费存入账户后,用户须在期限内消费完,否则进入“保留期”。

        记者从三大运营商获悉,手机充值卡的有效期从1年、3年延长至5年;同时,以往30元、50元、100元、300元和500元的话费有效期分别为90天、90天、180天、360天、360天,这一话费有效期将被取消。然而,三大运营商取消话费有效期限,是否意味着“我的话费,我做主呢”?

        为何设定最低消费门槛?

        据记者了解,目前三大运营商几乎所有套餐都设有最低消费门槛。虽然取消了预存话费的有效期,但账户余额必须够扣每月最低消费额度。比如广东电信规定,无固定月租或无“月承诺最低消费额”的预付费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在原套餐基础上需要加5元/月承诺最低消费后,才能取消预存的本金金额有效期限制。

        移动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少部分零月租用户还存在有效期限制,不过,零月租用户可发送短信来取消话费有效期限制,但如果连续两个月无通信消费行为,则开始收取5元/月的停机保号费。这位客服人员说,只要你在两个月内有过消费,哪怕只是发了1毛钱1条的短信,都不收保号费。

        中国联通表示,对于无月租或无月最低消费的预付费产品,用户可通过在营业厅或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变更套餐,选择无话费有效期限制的预付费产品。

        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运营商之所以要对手机用户设置一个最低的月消费门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号贩子囤积手机号,造成手机号码资源的浪费。但这一表述并不被消费者认可,有消费者认为,这也无形中为消费者套上了“强制消费”的绳索。

        我的话费谁做主?

        据悉,为解决话费有效期给消费者带来的烦恼,社会上曾展开过广泛的讨论,有专家曾建议运营商发行1元充值卡,以方便延长话费有效期。去年国务院相关部门曾发出通知,要求记名预付卡不设有效期,不记名预付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超过有效期尚有余额的,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

        今年初,工信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服务用户消费提醒工作的通知》,要求电信企业直接取消话费有效期设置。

        “消费者买卡充值之后,话费如何用、电话打不打本该是用户的消费自由,应让消费者自己做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电信专家阚凯力认为,运营商过去规定的有效期并不合理。他表示,用户充了钱后不急于打电话,不用这个话费,就不是好客户了吗?运营商为何要‘强逼’着用户在指定期限内花掉话费,或者必须选择一个月月都扣费的“套餐”呢?

        阚凯力认为,让用户摆脱“话费用不完”的束缚,不应给“松绑”的用户重新套上“强制消费”的绳索。他表示,规定有效期的根源在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合理。目前企业只把用户购买充值卡或预存话费作为财务记账,当用户将其消费或余额作废,这笔预存款才转化为收入,所以才会出现企业“强逼”着用户消费话费的现象。

        本报记者 郭丽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