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8日 星期日

    理论探究

    审视传统法律的复杂性

    作者:侯欣一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8日 05版)

        近年来,国内法律史学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研究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但环顾学界,对于中国古代行政立法及其运作过程等领域仍鲜有问津,甚至有逐渐淡出研究视野的趋势,这与中国古代庞大的行政立法规模和多姿多彩的实践相比显得不太协调。许颖博士所著《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作者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的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架构,向我们揭示了清代文官行政处分中的种种程序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学界以往关于中国传统法律和政治制度重实体轻程序的定论。作者将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分为提出程序、议处程序、拟订与执行程序、奖励与处分抵销程序、救济和解除程序五种,并对每一个程序的具体内容和规定作了详细分类和严密的阐释。程序种类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令人大开眼界。

        重实体、轻程序是以往学界对中国传统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定论,此前学界对此结论很少有人提出过质疑。本书的出版,尽管尚不足以推翻这一定论,但毕竟有力地提醒着我们在审视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法律制度时切忌忽视了其复杂性。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梳理和构建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时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特有语境,将学理和经验有机结合,从而避免了同类作品容易出现的单线条和机械性叙述,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学术视野。本书的贡献首先在于通过作者的努力清晰而完整地钩稽出了清代文官的行政处分程序,从制度层面再现了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纷繁复杂的特性和别具一格的风采。

        作者在成功地钩稽了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之后,又将这一制度的运行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去考察,通过具体的政治事件和行政处分案件,客观地、多角度地考察和评价了清代行政处分程序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考察之后,作者得出如下结论:尽管清代有着系统的、甚至可以说是繁琐的文官行政处分程序性规定,但官场中普遍盛行的关系网,却构成了清代行政处分目的实现的巨大阻碍。在专制集权的制度背景下,在清代的现实政治生活中,相对于皇权和国家所寄予的任务和职责,官员们更热衷于完成自己在关系网中的效忠与庇护义务。这是因为,在人治社会里,面对着法律上严苛的行政责任制度,官员之间的相互卫护更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于是,官场内部形成了一个个以血缘、地缘、职级、利害关系为核心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既斗争又妥协,既倾轧又徇庇。久而久之,“关系”就成了许多官员最为看重的东西。有些官员认为只要把关系网扎紧了,就算有天大的错误也不会被纠出,而如果违法行为被纠出,导致败露的原因不是违法行为本身,而一定是哪里“工作”没做好,即关系网络出了漏洞。

        作者运用现代法学的分析框架对清代文官处分程序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析,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在史料的使用上还有些许遗憾,特别是对于档案材料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但瑕不掩瑜,就整体而言,本书不失为一部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行政法律史研究著作,不但拓展了法律史的研究领域,也深化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法律的认识。

        《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

        许颖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