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8日 星期日

    一所洗涤灵魂的学校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见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8日 03版)
    陕西延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图书馆。麦田/CFP

        延安,像一根绵绵的丝,许久许久以来一直牵动着我的情思;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更像一个梦,多年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不久前,终于梦想成真,我有机会来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切身体会到了这所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激情教学”的魅力。

        全员育人:人人皆灵魂工程师

        延安距离西安有三百多公里,延安干部学院的上百位教职工大部分人家住西安,每年往返于两地。

        参加建院的常务副院长叫郭春和,是一位军队转业干部,他专程从西安赶到延安,陪我度过了刻骨铭心的10天。郭春和介绍说,这个学校从选址到建院,我全程参与了,同时参与的还有王纪刚、王紫贵、马冲等家在西安的同志。最让我感慨的是,延安到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前没有高速公路,我们一两个月才能回一趟家。现在,我老了倒无所谓,可我心疼那些陪我一路走过来的教职工,这么多年来,他们顾不上老人孩子,是他们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接任我的是常务副院长陈燕楠,他也已年过半百,从北京孤身一人来到延安,经常以普通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

        王纪刚是学院培训部副部长,他担任过多个培训班的班主任,虽然没有人说他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但是他完全以一个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前来这里接受党性教育的领导干部学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位学员说,看到延安干部学院像王纪刚这样的老师,就会想到教育人、陶冶人确实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延安干部学院的一个标准,只有自己做得好了,学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才知道来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王纪刚老师原来在陕西师范大学任教,爱人已经当上了博士生导师,他如果不来这儿的话,现在也应该能当上博士生导师。提到这些,王纪刚好像有些怨言,但他转眼一闪,又认为,我在这里不全是靠学术的高深来影响大家,贵在于榜样的力量。

        王紫贵原是陕西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建院初期来到学院,一头扎下去就干了这么多年,孩子上大学,夫人生病、父母过世他都没有顾上,但是他觉得值得。

        如此这样的人,给学院带来的榜样作用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从门卫到食堂、从门警到教师,一个个举止端庄大方,尤其是讲解员,讲标杆、做标杆,让人难以忘怀。

        全方位育人:处处是心灵落户之地

        漫步在校园内,潺潺的流水声让人备感惬意。“这水是我们开渠引进来的,一个学校,有水,才会有灵气。这座假山也是我们亲手堆砌起来的。”郭春和向我介绍,由于是干部培训学院,宿舍的建设很关键,既要遵守国家的政策要求,又要考虑自身条件,所以我们“花小钱办大事”,不仅仔细雕琢校园环境,而且为学员营造轻松舒适的宿舍氛围。

        琢磨着郭春和的话,我回到了住所: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论装修,或许与星级宾馆不可比,但这里精神食粮充足:书架上摆满了书,供人闲暇时间学习翻阅,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把部分书带走——即便离开了延安离开了学院,延安的精神也会长伴你左右。十天住下来,朴实无华的生活给了我莫大的满足和舒坦。

        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这里的“吉祥三宝”——耳麦、马扎、书包:“随时戴上耳麦,都会传来革命历史的讲解;马扎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坐下进行现场教学;书包要天天拎在手里,因为随时随地打开就能现学……”

        有学员说,这里处处是胜地,人人是标杆。身处这样的环境,想不被感染都不行。虽然这里上午、下午都满是课,晚上还要唱陕北民歌,但是一天下来,竟然很乐和,一点不觉着累,反而很充实,心中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激情教学:时时接受精神洗礼

        重走伟人曾摸爬滚打的山路,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延安干部学院将课堂搬到革命旧址,让学员在现场体验、激情教学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凤凰山毛泽东旧居前,延安干部学院冯建玫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1938年的那个夜晚:一见到毛泽东,白求恩就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党证,并主动请缨“到抗日前线去,到抗日的人民中间去!”讲解中,白求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事例令人肃然起敬。在亲临延安后,才真切感受到他是一个穿梭在战场、村庄,充实地工作并战斗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凡人为何能把事业做得如此伟大,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冯建玫的讲解发人深思。

        在吴起县的胜利山上,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场面仿佛历历在目;在“四八”烈士陵园,我似乎看到了王若飞嚼烂舌头誓死不留地下工作者名单的一幕……“学员虽没有机会亲历当年的炮火硝烟,我们激情再现当年的场景,能够让他们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洗礼。”延安干部学院老师刘煜说。面对先辈住过的一孔孔黑暗潮湿的窑洞,触摸一件件简易寒酸的生活物品,学员走进了一段凝固的历史,也带着反思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望着奔腾而下的壶口瀑布,学员们列好队形,跟着老师的节拍齐声高唱《保卫黄河》,刚劲有力的歌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激情的教学带动了学员们的激情。学唱陕北民歌的时候,情到浓时,学员高树旗甩开膀子扭起了陕北大秧歌,“在延安唱陕北民歌,能更深感受到共产党人的豪迈气魄!”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