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日前报道,2011年末至2012年初,多个国家级考试陷入“泄题门”。对于最受关注的考研泄题一事,教育部近日已下文要求各招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强化复试考核,最大程度甄别出作弊者,取消作弊考生所有科目的成绩并开除学籍,处分记入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作弊团伙中如有涉及教育系统公职人员的,一律依规严惩不贷。
国家级考试屡屡泄题,让人震惊和愤怒,问责势在必行。如果只在泄题链条的末端问责,不尽快找到并公布泄题的源头,消除人们心头的重重疑问,国家级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就可能遭遇二次重创。因此,眼下最为迫切的还是及早彻查出并公布源头的泄题者。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建立严密的作弊防范机制,加快考试法的立法进程,让打击和惩处作弊行径有法可依。
自从有了考试,作弊就如影随形。古今中外,作弊的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如今,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面临的考试安全风险自然也大。就每年国家级的考试而言,不仅考生数量惊人,而且考试的种类和科目繁多,事关对各领域优秀人才的选拔,公平、公正尤为重要。在高科技作弊猖獗的今天,稍有不慎,成千上万考生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影响,人才选拔流程就会出现漏洞。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与时俱进制定了相关规章,并强化了对考试安全风险的防控。公道而言,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泄题者和作弊者防不胜防。在与教育部门的博弈中,他们常常能出其不意地成功得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时刻保持对作弊的高度警惕,并建立具有法律震慑力的防范机制。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维护考试公平、打击作弊的《国家考试法》。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泄题和作弊者被纠出,也缺乏专门的适用法律,给予二者恰切的惩处。近年来,法律界、教育界一直在呼吁考试法的出台,而当前猖狂的泄题和作弊,更彰显了这部法律调研和论证的紧迫性。可以预见,这部法律一旦出台,会为考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依据,也将成为打击和震慑考试作弊者的强大法律武器。
若要彻底斩断考试泄题、作弊的利益链,从试卷命题、印制、分发、运送、保管等环节杜绝泄题,并使对作弊的惩罚有严格、明确的“说法”,法律的作用自不待言。呼唤《国家考试法》尽快面世,有这部维护考试严肃性、公正性和公信力的法律,我们才能真正有效遏制疯狂的作弊,维护考试公平,提振考生和公众对官方考试公正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