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0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信社就率先在国内实行存贷款浮动利率。此后不久,该项改革被叫停。32年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推出了包括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等在内的12项具体任务。民间金融在夹缝中生存几十年后终于迎来破土之日。
应运而生的“破冰”之旅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的消息仿若冬日中的那缕阳光,驱散了人们心头对民间金融的种种疑虑。
“我相信试验区设立后,企业融资会更容易,利息也不会那么高。”在温州经营一家五金厂的李先生满怀信心地说,“允许创办民间银行、小型银行,小微企业能得到更好的资金扶持。”过去的几年里,他和很多中小企业一样,遭遇过融资难,也求助过“高利贷”。
温州金融业一度面临实体企业融资难与民间金融高利贷的双重压力。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试验区的设立及相关改革措施的部署,能够恢复民间金融的信心,也向外界传递出中国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的诸多利好信号。
“温州金融试验区的设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顺应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大趋势。”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选择在温州打响改革的“第一炮”,首先因为温州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其次,温州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金需求量大,民间金融发展较快,加之前段时间该地区部分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在此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能切实解决当地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指出,中国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合法化步伐,或将从这个试点方案正式起步。
从“野蛮成长”走向“理性发展”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12项主要任务中涵盖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等多方面内容,可谓亮点频频,含金量十足。
任务提出,要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办法,民间融资实行备案制。这意味着温州民间融资在接受有关监管的条件下从此被正式允许。中国金融博物馆馆长王巍认为,政策既肯定了温州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传达出鼓励温州进行金融改革的机制体制创新的信号。
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在“建立民间融资备案制度”的指引下,温州已开始着手准备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当地的民间借贷活动可在此登记,中心也将提供统一的合同、公证、咨询、评估等一条龙服务。
此次国务院首次认定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可改制或参股村镇银行,这对民间资本通过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从而直接进入金融行业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这项“改堵为疏”的做法将为数以千亿元计的民间空闲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有利于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此次试点方案的一个重要取向就是引导民间金融从“地下”走向“地上”,从“野蛮成长”走向“理性发展”。
允许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无疑是资本账户开放迈出的一大步。在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看来,个人境外直投开放之后,可以进一步减轻外汇储备较多的压力,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境外收购开通了新的渠道,也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留下了较大想象空间。
积极之余坚持稳健
“形势比人强,春来草自绿”,在听说了温州金融试验区的消息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以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过他同时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三个问题:即识别贷款需求、评估资金的供给情况和分析民间借贷资金流向。“只有解决这三个问题,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才有成功的可能”。
巴曙松分析,首先要从需求的角度,识别哪些企业或主体的贷款需求从银行那里得不到满足;其次,要做一个资金的供给情况评估,就是识别哪类主体对银行形成了替代作用;再次要对民间借贷的资金流向进行深入分析,看有多少资金是在投机。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坊间被多次提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未出现在规定当中。专家普遍认为这充分反映出国家推动改革与开放的积极性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审慎性两者并重的原则。
郭田勇认为,接下来将会出台一系列针对温州金融试验区改革的细则。他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模式将在全国多地区推广。
温州试验为改革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对全国来说,如若温州的局部改革试验取得成功,也许能对整个经济领域垄断体制改革的打破产生连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表示。(本报记者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