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新作过眼

    用心血浇灌文学新苗

    ——评《走向文学新天地》

    王久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3日   06 版)

        评论家石一宁先生把自己近35万字的文艺评论集命名为《走向文学新天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个书名既平实朴素,又得当恰切。所谓的“新天地”,我理解乃指大多数评论对象为新人新作,是对新人新作的品评鉴赏、说长道短。

        据媒体介绍,每年仅长篇小说的出版量,就有两千多部,而能入当代知名评论家“法眼”的作品有多少呢?大概每年不超过50部。那剩下的谁来“观照”呢?加上报告文学、非虚构作品和散文、诗歌等,多如牛毛的文学新人新作,当然也是渴望广大读者阅读、评论家们来推介的。文学新人们大多渴望听到认真的内行的评论家的意见,并不介意评价有多高,而是希望通过评论家内行的条分缕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从而使其后的写作得到提高。而且新人新作并非就没有值得言说的高妙与优长之处。在我看来,有些新人的新作所包涵的思想艺术的含量,未必就不是新异超拔、渊深宏阔的。石一宁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

        这部评论集分九辑,第一辑“文坛放眼”,收12篇文章,除对贾平凹的评论之外,其余均是对当下较少被人关注的民族文学、海南小说与台湾文学现状的品评与议论。第二辑“小说密林徜徉”,收42篇评论,是收入文章最多的一辑,所评者除刘醒龙属后来荣获茅盾文学奖成为“明星”及另几位名作家之外,其余亦不妨称作新人。读罢这些评论后,我想,如果没有石一宁这样的评论家认真解读这些文坛新人的作品,恐怕这些作家很难再得到这样深钻细研的评论。假若这些作家日后成了莫言、阎连科那样的知名作家,他们当不会忘记自己的“文学之初”吧?第三辑“散文原野漫步”收15篇评论,所论之作家亦多为新人。第四辑“诗海航行”、第五辑“纪实文学潮管窥”与第六辑“理论思维的思维”中的许多篇章所论之作家、诗人、评论家,也都是“青口”俊彦之作。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这里强调石一宁所关注与品评的多为新人新作,是因为他对每位新人新作的诚挚与内行的研究,令我深深感动。正是由于内心中充溢着一种发现、扶持文学新人的责任感,他才格外关注一线创作的文学新人与新作,他才能够专心致志地为新人们作立论漫评,其胸怀着实令我敬之仰之。以石一宁对人性深度的思辨能力和清晰晓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他另外开辟一个专业研究方向的话,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但他积厘垒寸地为新人新作张扬其长,指陈其短,用自己的心血浇灌文学新苗。这固然是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追求,但如果没有石一宁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瞩目文学新天地的责任意识,文学新人得不到及时的发现、推介和指导,文坛后继乏人,只是那么几位名家在“你方唱罢我登场”,还谈什么中国文学的美好前景?石一宁为新人们创造着成为大家的“神话”,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通向这个“神话”的一个路径、一个假设、一个可能性的提示。这是在为当代文坛创造着名家大家诞生的可能性。文学需要天才,但更需要天才成长的氛围与环境,而石一宁的评论写作,就正是为天才们提供氛围与环境的一种写作。

        事实上,石一宁已经完成了作为一位优秀学者的论著。他的32万字的《吴浊流:面对新语境》就广受学界人士赞誉。而在《走向文学新天地》第八辑“台湾文学探幽”中,限于篇幅,只收入了对杨逵、吴浊流、陈映真、蓝博洲的四篇评论文章。石一宁对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以及其后至今的台湾优秀现实主义文学给予了热诚的研究、品鉴与推介。特别是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当,对一些被划入异类的、打入“冷宫”的作家作品,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优质的评论文章。他在《真实的追问》一书中说:“如果我的写作存在着某种‘雄心壮志’的话,那就是对真实——文学、历史和人的真实的追问。”这位平时说话慢条斯理的文弱儒雅的书生,在这里却毫不含糊、锋芒不掩。这令我讶异非常的同时,也看到了石一宁先生心底的正义与为文的风骨。而他对台湾文学的四位大家的推介与品评,就大陆一般读者和文学界对台湾文学的陌生程度来说,也毫无疑问地构成了“新天地”。

        最后的第九辑“艺苑品论”,收入16篇影视、戏剧和美术评论。指用心、找亮点、道妙处、批瑕疵,文涉古今,潇洒自如。这对石一宁来说,属文人小品;而对读者和专事文学的作家们来说,看看这些充满美学笔意与理趣的文章,不亦犹如入了一回“新天地”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