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

    春回大地话踏青

    吴学安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29日   12 版)

     

        冬去春来,柳绿花红,生机盎然。刚刚经过“冬三月”封藏季节,大地一片翠绿。此时,人们应当早点起床,多到户外活动,或在无垠的田野上散步,或到山清水秀的郊外踏青,不啻为一项有益的健身活动。

        所谓踏青,即是在春天里到郊野游览,故又称之为“春游”、“探春”。踏青作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古来有之,古籍也多有记载。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说:“上已(三月初三)赐宴曲江……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冯应京的《月令广义》载有:“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费著的《岁华纪丽谱》曰:“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于四郊。”

        据历史记载,踏青成为一种时尚,大约盛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诗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这些诗句就是描写当时京城长安郊外踏青时的盛景。从诗句中不难看出,当时在长安郊外踏青的多为达官贵人和深宫贵妇名媛,而一般黎民百姓对出外踏青似乎是鲜有兴趣的。到了宋代,踏青便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时就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踏青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这一天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其中更多的是民间踏青的生活场面。据后人统计《清明上河图》画面中共有人物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只200多条、车轿20多乘,由此想像当时踏青的盛况可见一斑。

        古往今来,踏青不仅是古人的爱好,也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游乐健身活动。明媚的春光里,人们相约来到郊野,呼吸着户外的新鲜空气,让身心倍感舒畅愉快,既能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能促进游人的身心健康。乍暖轻柔的拂面春风,充足和煦的明媚阳光,郁郁葱葱的大地……对于刚刚经历过冬季严寒的人体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踏青不仅有利于肝气条达,还能免致抑郁,尤其是徜徉在空气清新的田野、林间、水边,吮吸着大气中丰富的负氧离子,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许多医学专家建议,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尤其要珍惜春天这大好时光,多到户外去饱览春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春游》一诗中曰:“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现代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这芳草菁菁、繁花似锦的季节里,走进自然的时空里,与春天有一个约会,告别冬日的烦闷,潇潇洒洒地去踏青游览,在这旖旎的春光里,能看到枝头的新绿在吐芳,会发觉路边的枯草在沐绿,更能听到清脆的鸟鸣、闻到馥郁的花香……人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够踏青。只有到了春归大地的时刻,人们漫步在田野郊外,看山弄水,听鸟鸣于茂林,问柳寻草,看花开于绿原。踏青的路上,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句中那“芳草拾翠暮忘归”的奇妙意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