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

    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29日   07 版)
    公方彬

        学习和解读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先进经验,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这里我主要谈谈他们把践行雷锋精神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保证了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和活力。

        雷锋的道德行为或曰社会担当,很重要的是建立于职守优异,即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一定意义上,社会担当在精神层次或道德水准上高于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但没有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而追求社会的担当,一时一事可以,长期不行,即使勉力为之,要么异化道德,导致优秀,要么因基础不牢、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放弃社会担当。雷锋生前所在团弘扬雷锋精神过程中紧盯我军的使命任务,从而使精神张扬奠定于坚定基础,进而保证坚持不懈。

        雷锋精神对现实的重要关照之一,就是通过具体实践说明,他真正弄清了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什么是价值和怎样实现价值,何为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等终极命题。正是毛泽东所说,雷锋懂点哲学。很显然,雷锋生前所在团充分认识到,弘扬雷锋精神不应诉诸组织强迫,而应让每个人充分认识雷锋靠什么成长为全民族的楷模,我们为什么向他学习,而学习又能够让我们获得什么。有了这样的努力,雷锋精神也便真正进入一代代官兵的思想深处,愿做、乐做、持久不懈地做才化作现实。这应当是该团长达50年的执著的重要原因。

        雷锋精神根植于生活,是因为他们通过精心打造,已经成就一种特有的军营文化氛围,让每个融入其中的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塑造。很显然,雷锋生前所在团通过士兵授衔时雷锋塑像前宣誓等仪式来强化青年士兵的意识,引领价值追求,既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好做法,同时更多类似的载体和形式结合起来,又化作或造就为优良的环境氛围。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