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打好深化医改攻坚战

    ——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就医改“十二五”规划发布答记者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3日 07版)

        记者:为什么说“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医改办:“十二五”时期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承前启后,这一阶段的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既关系到前期改革的成果能否巩固扩大,也直接决定着医改长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通过前三年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政策框架已经成形,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初步建立起来,基层服务体系薄弱的现状明显改善。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真正运转起来还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来增强各项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长效制度安排。

        从改革推进的角度看,前三年改革的重点在基层,通过增加投入和建新机制结合的办法来改善薄弱环节,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的新机制,增强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到了“十二五”时期,改革的重心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更多更复杂。这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深水区,医药卫生体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需要逐一破解。

        记者:“十二五”期间医改的重点有哪些,为什么要提出三项重点改革?

        医改办:《医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同时,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保制度,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从制度上逐步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切实降低群众个人负担。基本药物制度扭转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基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是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便利性的治本之举。公立医院改革将通过综合改革逐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将采取什么步骤推进?

        医改办:通过近三年的改革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逐步清晰。

        第一,要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等方式,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降低大型检查价格,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要将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政策范围,增强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和医疗成本的意识。

        第二,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落实公立医院的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研究探索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同时,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为导向,大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记者:“十二五”期间在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方面有什么目标,会采取哪些措施?

        医改办:《医改规划》提出,到2015年,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分别达到医疗机构总数和服务总量的20%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将进一步加大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的力度。

        一是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二是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要全面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税收和价格政策。

        三是坚持扶优扶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发展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养老医疗、康复疗养、健康咨询和管理等服务,扩大和丰富全社会医疗资源。

        (本报记者 张 蕾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