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3日 星期五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定为“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近些年气候怎么了

    ——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3日 10版)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干旱、洪涝、严寒、酷暑等极端、异常天气现象频频发生,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让人们从心理上感到畏惧、恐慌。那么,如何从气象科学的角度客观、正确地看待这些天气、气候现象?今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吗?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记者:有媒体将今冬欧洲的严寒天气与电影《2012》联系起来,认为“全球气候因进入冰期而变冷了”。您如何看待这种论断?

        郑国光:欧洲这段时间的暴风雪严寒天气确实是属于典型的气候异常。但我不认为这和电影《2012》里那种惨状描述相似,因为电影里是科幻想象,它描述了地壳运动(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影响,而不是地球大气状况出现了异常。我们不能以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就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作出这种简单判断。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的15年里,除1999年和2000年外,其他13个年份都是1880年以来全球气温偏高、偏暖的年份。因此,大可不必因为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发生了所谓的“极寒天气”,就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大趋势作出这样的简单误判。

        记者:云南连续三年发生了严重干旱,您能从气象学的角度对这种持续性干旱天气加以解释吗?

        郑国光:在云南,每年大概在四五月份的20日前后进入汛期,10月下旬结束——这5个月的总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3%左右。近些年来由于大气环流形势发生了变化,从2009年秋天开始,一直到2010年春天,云南遭受了过去50年来少有的严重干旱。即使2010年5月份后进入汛期,云南的降水量也较常年偏低。云南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国排第三,大部分蓄水都靠汛期提供。如果汛期水量偏少,旱期降水量又偏少,那么就造成了旱情的持续发展。实际上去年入冬以来,云南1月下旬的降水量比历史平均值还偏多一点,但是绝对值很少,解决不了旱情。遗憾的是,从目前的预测情况来看,近期不会发生有效降水,云南的旱情还会继续发展。但是气象部门会抓住有利时机,考虑采取人工增雨的办法。

        记者:今后将如何提高包括准确率在内的天气预报服务能力?

        郑国光:现在天气变化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我们的预报挑战很大。今后衡量气象预报服务能力的,可能更多的是预报、预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细化,此外还应提供一些气象灾害的风险预报。例如,一次暴雨或大风对城市的危害程度,采取的措施也应该分等级。去年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们尝试将几百平方公里的深圳细分成20多个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未来天气3小时、6小时、12小时的预报。还有一个衡量指标是台风路径的预报。去年,24小时台风预报的误差是112公里,这在预防上会造成很大的偏差,今后应更精细化一点,争取达到12小时,预报误差大概会在30公里至50公里,这样人们应对起来可以更有针对性,从而降低预防成本,提高预防效果。(本报记者 张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