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光明日报社召开了2012年“新春走基层”编辑记者座谈会,13位参加走基层的年轻记者畅谈了在基层期间让他们难以忘怀的经历和感悟。他们的讲述发自内心,生动朴实,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他们对国情、民情的深入认识和思索。在此我们刊发记者龚亮的发言,与广大读者分享“新春走基层”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变化。
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今天的发言想从一个数字说起——30吨,30吨水。我妈跟我说,我们家一个月就得用20多吨水,夏季高峰期还超过30吨,而30吨水却是崔壁村一个四口之家——另有一只猫和一条狗——一年的用水量。他们平时用水非常节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是1月15日中午到达山西绛县古绛镇崔壁村范鹏飞家的。在这期间,不瞒大家说,我就16日早上洗了个脸,晚上睡觉都没有洗脸刷牙。早上,他姐姐给我倒洗脸水,我使劲跟她说“够了够了”,她笑着给我再添了点,那感觉就像是在拿珍贵的物品招待贵客。我感觉挺温暖,也挺心酸的。
记得我一进门范鹏飞他爸爸就说:“我们是个穷村,主要就是缺水。”他说,只种玉米、小麦,一亩地可能就赚1000块钱不到。如果能种上蔬菜或者苗木可以赚多一点,但是没有水,很无奈。路也不好,村民种的蒜头7分钱一斤还销不出去,很多人家就宁愿让它烂在地里了。我平时也买菜做饭,在北京5块钱的蒜头就一小包。听到这个我真为他们感到可惜,如果能拉到城里卖,肯定要赚不少钱。
鹏飞家有6亩多地,自从他上高中以来,就拿出3亩地种蔬菜,为的就是收入高点,但一年总共也就几千块钱。种蔬菜成本比较高,光拉水浇地就得花1000多元,还得省着点浇。因为缺水,全村203户人家,种蔬菜的“富裕家庭”不到10户。其他农户都是种点小麦、玉米,还得看天收,尤其这两年旱情比较严重,地里几乎没有什么收成。新学期就要开学了,许多村民却拿不出几百块钱供小孩上小学。
我们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一小时的大巴,然后转了一趟公交车,最后还要走半个多小时路才能到他们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土墙围成的小院子,大门还是用木头钉制的,院子里的景象一览无余。去之前鹏飞就跟我说,晚上我可以睡他婶婶家,我心里想着我跟他姐姐睡就行了。去了以后我才发现,他们就一间屋子两个床,当天晚上我不得不和他姐姐出去借宿了。
鹏飞当年选报的是清华大学的国防生,国防生一年国家给10000元,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他每个月还能补贴家里点钱。他姐姐学习也非常好,但是他妈妈病了,把所有积蓄都花光了,现在他姐姐只能在家务农。
水,是崔壁村村民的“宝贝”。以前,村民们都是在自家小院打个小井,自家供水,可是近年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大部分小井都不出水了,很多家庭生活用水都困难。为此,两年前,村民们集资打了三口水井,但目前只有一口井有水,另外两口井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很快就没水了。全村近1200人的生活用水都要靠这口仅存的水井。
范鹏飞的爸爸说,如果解决了灌溉用水,他就可以种西红柿或其它大棚蔬菜,一亩地可以多挣好几千元。村主任张学良说,如果有了灌溉水源,其他种玉米小麦的农户都可以种蔬菜还有药材,通过发展种植业,崔壁村的贫困面貌有望得到改变。只要解决了灌溉用水,崔壁村村民们就等于有了相对稳定可靠的收入,如果每家每户都种植,就可能形成覆盖整个村的一个主导产业。
不过今年过年全村人都特别高兴,因为新的村主任上任后,免去了他们一年30吨的水费。
其实我一直也是一个生活在基层的人,基层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我去之前没想过能采访什么,可是当以记者的眼光看一切的时候,确实不一样了,感受到老百姓对于记者的信任和尊重,那是一种在文字里材料中读不出来的感觉。记得当时我刚一进屋,就来了一大拨人。我既兴奋又紧张。村主任听说有记者来采访,10分钟就赶过来,我还有点受宠若惊。他一见到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这个村缺水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希望光明日报给我们反映反映。”看着他一脸的期待,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记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压力,心想这可是全村两百多户人的希望啊!其实我内心很忐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达成他们这样一个心愿。或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村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我想目前像崔壁村这样的穷村肯定不止一个,扶贫不是过去时,应该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采访中我也了解到,我们的农村医保在农村还实施得挺好的,鹏飞他妈妈说,以后看病不用怕了,还说种地不用交税了,还给补贴,政府对我们都挺好的。最后他们还跟我说,政府对我们很好了,我们不能给国家抹黑。中国那么大,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我们要自力更生,我们要靠自己致富,不能给国家添负担。(哽咽)
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最纯朴的农民,他们有的还很贫困,但是他们仍旧很勤劳;他们有难处,但是他们仍旧心生希望;他们生活在最基层,却又想着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读书来改变命运;他们生活那么艰苦,还想着国家还有很多大事要干,我们要自力更生。(哽咽得说不下去。全场鼓掌安慰。)
范鹏飞跟我说,以前基本没见过记者,原来你们记者也不是那么神秘。看到我,他们感到温馨。是啊,记者不应该是神秘的职业,也不能是神秘的职业,绝大多数时间都应该和群众走在一起。(鼓掌)
到晚上的时候,我说想上洗手间。从小到大,我没见过那样的厕所,其实就是院子里土墙围着一个小坑,我冻得要死,而且一抬头就能望见天上的星星。回来我就问他们下雨了怎么办?他们说下雨撑伞。
这个村不富裕,但每个人都很乐观,他们没有像大城市里的人那样感觉很压抑,神经紧张,或攀比、浮躁,他们就在平平淡淡的环境里,简单知足快乐,还有着勤劳可以致富、知识改变命运的简单信仰。这群普通的农民带给我很多感动,也带给我很多思考。我希望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的时候扶贫这方面还是要多做一点。(热烈的掌声)
我平时不太善于说话,尤其是这种正式场合的发言,但是今天我觉得是带着使命上来的,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谢谢大家!(热烈鼓掌)
本报记者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