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委员
目前,一些不良国民心态蔓延的现象令人忧虑,具体表现有:法制意识淡漠、关系意识蔓延等。
构建良好的国民心态,是实现社会转型、实现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的必由途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加强宣传与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构建良性国民心态的氛围。新闻媒体要做好舆论引导,要有相应的专栏讨论国民心态,培养国民的主体意识、现代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其次,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发展战略中,要把国民心态作为一个基本目标,作为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第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重组,社会财富分布不均加剧了国民心态失衡。要着力完善财富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增强其社会安全感和公平感。第四,要加强学术研究。探索中国国民心态的特点、表现方式与演变历程,总结发达国家在社会转型期调适国民心态的有效经验,以指导我们的国民心态建设。最后,要从家庭与个体层面进行引导、调适、扶助、监督,培育美好的道德情操,消除心理问题与不良情绪。(本报记者王斯敏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