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3日 星期二

    为成长中的法治中国建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3日 03版)

        3月12日上午,是本次会议的最后一场小组讨论。结合“两高”工作报告,社科界委员纷纷发言,话题全都围绕着一个“法”字。

        “最重要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完善的法治环境?这个话题很大,越大越要多角度思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卢中南委员首先发言,他列举了仍困扰着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难题:食品安全、制假售假、诚信缺失等等,认为都和当前尚待健全的法治环境有关,并建议“内行外行”们都谈谈看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初委员很快响应,“说到法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现在我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备了,但有些条例太粗略,很难执行。”他举大家关心的“醉驾入刑”和各地陆续出台的“禁烟令”为例:“公安局的同志向我反映,醉驾入刑是他们执行效率最高的法规之一,特别见效。为什么?因为规定得非常明确,有据可依。相反的,各地禁烟条例初衷很好却难以执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罚规定不够细化。”他建议,法律条文的完善不能只靠立法部门,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应该多反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曹义孙委员则呼吁提高司法、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两高’工作报告里都强调了队伍建设问题,我认为,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加强。一方面是提高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提高业务水平。”他在常年的教研和实践活动中发现,基层司法、执法队伍中接受过系统法学训练的人员比重不够,对我国法律体系缺乏全面认知:“比如处理土地问题的,只懂《土地管理法》,其他不甚了了,这怎么行呢?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好案件,不但要精通专门法规,也要对整个法律体系有深刻了解,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研究新形势、新问题,增强自身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李冬妮委员带来了基层法院的呼声:“现在我国对调解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法院做好调解撤诉工作。这是好事。但是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好的倾向,把调撤率当做硬性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法院工作,这种‘局部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司法工作必须维护法律权威,公正是第一位的要求。” 

        立法制约铺张浪费、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法律监管、执法过程更加人性化……委员们从调研经历和生活感受出发,纷纷建言。

        “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进步是很大的。”李冬妮委员感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力量,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了。相信中国的法治道路会越走越开阔。”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