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3日 星期二

    让理论和群众零距离

    ——山东淄博打造“民生政策宣讲站”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3日 11版)

        从2010年起,淄博市就开始针对群众需求,开展了“民生政策宣讲站”建设,不但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理论工作与基层群众“零距离”,还将很多矛盾化解在了萌芽阶段。

        2010年7月30日,淄博市首家“民生政策宣讲站”在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揭牌。宣讲站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定点定时定“专家”,邀请区民政局、卫生局、劳动保障局等专业人员进行政策宣讲,宣讲内容紧扣群众关心的民生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解读、现场解答等方式开展,真正做到了群众带着问题来,明明白白回。村里成立了由20名宣讲员组成的宣讲小组,每月一次例会,随时解决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

        在宣讲站的特色建设上,淄川区有了“村村响”民生政策小喇叭工程;桓台县提出“村村都有民生政策宣讲站,户户都有民生政策明白人”;张店区开通“民生政策直通车”,设立民生政策咨询服务热线,让理论“时时在线”等。截至目前,淄博市已建成“民生政策宣讲站”870余家,组织专场宣讲690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30万余册。“民生政策宣讲站”已成为全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理论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利民告诉记者,“民生政策宣讲站”除了依托便民服务大厅、乡镇广播站、党员活动室等场所,通过上党课、召开村民大会和组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固定”宣讲外,宣讲活动还将组织民生政策宣讲员到社区广场、集市、田间地头等场所进行“流动”宣传。同时,他们利用广播喇叭、有线电视、内部报刊和黑板报、明白纸、小卡片等载体,通过民生热线、民生信箱、百姓百事等形式进行“媒体”宣讲。各民生部门还开办网站网页等网络平台,通过在线问政、在线访谈、民生政策直通车等形式进行“网上”宣讲。

        根据群众需求设计宣讲内容是宣讲站的一大特色。每年初,全市各区县宣传部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反复研究确定宣讲内容。既有基层群众应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利民惠民措施,还有对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围绕着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等社会现象进行的剖析和解读。为了配合宣讲需要,各区县还编印了一批宣传材料,免费发放到干部群众手中,使宣讲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基层宣讲工作人员不足、宣讲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淄博市加大民生政策宣讲员的选聘和培训力度,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宣讲队伍。在城市,重点从涉及民生政策的职能部门中,推选出了一批业务骨干担任宣讲员。在农村,重点从村居“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大学生“村官”、村民小组长中聘请了一批有一定政策水平、热心该项事业的积极分子担任宣讲员。同时,还邀请了部分离退休领导干部、劳动模范、英模人物等担任宣讲员。

        两年来的民生政策宣讲,令人深深体会到:民生政策宣讲活动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农村老百姓搭建起了一个学习了解方针政策、维护自身利益的平台。通过开展宣讲活动,拉近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党的形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民生政策宣讲活动,成为了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好助手”;“民生政策宣讲站”成为了基层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贴心站”。很多基层群众纷纷评价说:“民生政策宣讲站为老百姓做了好事,办了实事。这样的宣讲,我们爱听。”(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