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自己的努力打80分。”回顾5年来的履职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这样评价自己,“当这一届委员,我是努力向前、尽心尽责不放松的。”5年来,他共提了13个提案,绝大多数是关于文化建设的,很多问题是他首次提出相关提案。
“担任政协委员之后,在我的思维里就有了关心文化建设这根弦。”许钦松说。
2009年,在做社会调查时,许钦松了解到街道办的文化站都在旧城区,城市扩容后,老城区文化站没人了,而新市区建设中,很多楼盘没有把文化设施包括进去。他提出,政府要拨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供文化设施使用,并补贴部分经费,按楼盘指标建设,还要有验收。这个提案后来得到了文化部肯定的回复,现在各省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工作。许钦松很高兴:“提案得到政府的重视,我心里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起到作用了。”
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收藏家具、钟表、火柴盒等物件的民间收藏者。许钦松在调研时了解到,很多收藏者年纪大了,可是子女不热心、自身能力有限,这些收藏者对自己离世后藏品怎么处理感觉很苦恼。许钦松意识到,政府主导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大多是国宝级的物品,它们不可能去收钟表这样的民间收藏品,但这些藏品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把这些东西陈列出来,也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很有意义。许钦松看到,在广州地区,有很多保护建筑在旧城区空着,就用提案建议把这些房子利用起来办私人美术馆、博物馆,让它们对外开放,繁荣城市文化事业。让许钦松兴奋的是,这个提案提出后,全国开展了相关普查,一些地区已经行动起来,2009年,广州珠江帝景小区把美术馆引进了社区,首次展览的就是许钦松的作品。2010年7月,民营公益性的珠海城丰美术馆开馆。这些美术馆、博物馆,成了人们参观的好去处。
对自己熟悉的艺术市场,许钦松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富有建设性的提案。2010年,他提出政府要加强对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监管;他还提议在国家层面汇集理论力量,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框架。今年,针对文交所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他又提交了规范文交所管理运行的提案。
“我要时常绷紧文化这根‘弦’,尽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许钦松说。
本报记者 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