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法官判案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排除外界的干扰。这样作出的判决,我们就会信服。”四川省西昌学院教授王明雯代表如是说。
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了“两高”工作报告。
今天,各代表团对“两高”报告进行审议,其中司法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等内容,是代表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保企业就是保发展”
2011年12月的一天,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院长张峥嵘站到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领奖台上。他领导的常熟法院作为为小微企业服务群体的代表,获颁“201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益奖”。这是该奖项设立12年以来全国政法系统首获殊荣,也是全国司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
这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各级法院和检察院都把立足本职、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发展,经济才能发展,企业稳定,社会才能稳定。”重庆市索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德云代表说:“司法服务经济发展,多年来是一以贯之的。去年,各级司法机关特别注重维护市场秩序,特别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充分体现了大局意识。”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今年,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司法应对,搞好司法服务,妥善化解因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司法保障。
“有司法机关作后盾,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作为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浙江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代表对这项安排非常赞赏。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振华代表表示,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初,辽宁法院就确立了“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的思路,坚持能动司法。“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切实将依法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
“司法是威严的,也是温暖的”
执法办案,是司法机关的中心工作。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结案件10515件,地方各级法院审、执结1147.9万件。各级法院深化审判管理改革,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完善司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审判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
各级检察机关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协同公安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依法批准逮捕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嫌疑人2012人,提起公诉1562人,立案侦查“瘦肉精”、“假牛肉”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2人。
韩德云代表指出,面对全国1000多万件案件,办案质量这么高,成绩来之不易,说明基层法院、检察院司法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几年,法院、检察院的工作非常务实。”黑龙江正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姜鸿斌代表评价说:“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其宏代表说:“注重调解,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是一致的。过去,法院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是冰冷的,但通过调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人们就能感受到,司法是威严的,同时也是温暖的。”
四川省西昌学院教授王明雯代表建议,对于调解工作,要更加注重提高调解的质量,改进诉讼内调解的方式方法,避免负面效果,尤其不能为了调解而调解。
“提升公信力,大家齐努力”
在总结过去一年成绩的同时,“两高”报告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尤其受到代表们关注。
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两高”报告不约而同地指出要加强监督。
王胜俊说,要注重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更加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更加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曹建明也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完善民意收集、研究、采纳、回应机制,注重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听取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监督。
“现代社会,司法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民意,但审判的依据只有法律和证据,民意不能作为审判的直接依据,只能作为一种考量因素。要构建良性的互动平台,正确处理好网络民意与审判独立的关系。”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代表说。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代表认为,司法公信的根本是为民司法,只有利民便民、惩恶扬善,保障了百姓的利益,司法的公信力才能彰显出来。“此外,我们还要做到公正,因为公信来源于公正;要做到公开,只有阳光下的审判才能让人看到公正;要严格执法,因为只有坚持法律标准才能真正保护百姓不受到伤害;要廉洁司法、和谐司法,以促进和谐为目的,更以文明、规范、和谐的方式去解决社会矛盾。”
王明雯代表指出:“媒体在法治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王逸吟 曾 毅 毕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