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两会传真

    春节“申遗”:越快越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0日 11版)

        3月8日中午时分,记者正在报社埋头赶稿。

        手机铃声响起:“你好,是光明日报记者吗?我是河南代表团的人大代表姚菊泉,我打算提交一份关于春节文化‘申遗’的建议,你有兴趣吗?”

        记者参加两会报道数年,新闻媒体围堵代表的场面时常见到,而代表亲自打电话要求约访,还是头一遭,忙应承下来。

        当晚九点,记者如约来到河南省鹤壁日报社社长姚菊泉代表的驻地。

        姚菊泉介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我们鹤壁市浚县每年春节都会办一场远近闻名的正月古庙会,历史悠久、会期长、规模大,堪称活态的中国年俗文化博物馆。鹤壁依托正月庙会文化资源,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每次我都全程参加,全方位地感受到春节文化的巨大魅力。” 

        “然而,如今春节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一台春晚、若干短信、几场商业促销活动外加一个旅游长假,似乎就成了春节的全部。”姚菊泉认为,春节正逐步走向娱乐化、平庸化、简单化、粗糙化,抢救春节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同时,我们的春节也面临被‘抢注’的危险。端午节遭韩国‘抢注’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姚菊泉阐述了提出春节“申遗”的初衷。

        姚菊泉特别指出,春节“申遗”,意义丰富。首先,春节最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气质,便于世界了解中国;其次,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可以提高民众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第三,能够提升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人文形象。

        为此,姚菊泉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应将中国春节文化“申遗”提上重要日程,委托相关部门尽快论证、考察、调研、上报,加快推进“申遗”进度,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姚菊泉再三强调。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本报记者 赵 达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